A13 聲聞地 B2 正解釋(缺解1) C2 釋四瑜伽處(缺解1,3) D1 第三瑜伽處謂安立處(缺解1-2) E2 開章解釋(缺解1) F2 長行別解(缺解1) G3 安立門(缺解1-2) H2 別釋(缺解1) I3-4 心一境性與淨障(缺解1-2) J1 解心一境性 K2 明心一境性通於止觀(缺解1) L2 徵解二門(缺解1) M2 釋毘鉢舍那品四種慧行(缺解1) N2 廣解觀品差別所緣(缺解1) O2 約五度觀門別辨六事差別所緣(缺解1) P3 緣起觀(缺解1-2) Q1 謂依緣性等 Q2 而起勝解 Q3 廣說如別 Q4 不自在故 Q5 中間等 Q6 如前廣說 Q7 諸業 Q8 一、自體果 Q9 受用境界果 Q10 今世等 Q11 六處 Q12 令生有芽 Q13 諸取 Q14 有內現證 Q15 比度法 P4 界差別 Q1 能正解了等 Q2 種子義 Q3 因義 Q4 性義 Q5 是其界義 Q6 一合相 Q7 又正尋思等 Q8 安住法性 P5 安那波那念 Q1 長入息 Q2 都無持入息者等 Q3 因 Q4 緣 Q5 諸行 O3 總結 P1 善巧等 K3 明九種加行 L1 總舉黑白各九別列白品九名相對辨異 M1 此中 M2 得定 M3 於所應往定等 L2 隨別解釋白品九種(缺解3) M1 相應加行 N1 等分 N2 薄塵 N3 應隨所樂等 M2 串習加行 N1 相應所緣等 M3 不緩加行 N1 不全臨入 N2 由住如是等 N3 一時、半時 M4 無倒加行 N1 法義 M5 應時加行 N2 別釋(缺解1) O1 了知其止、止相、止時 P1 九種相心住等 P2 無相 P3 皆得清淨 P4 所有加行 P5 所熏習等 O2 了知其觀、觀相、觀時 P1 所有加行 O3 了知其舉、舉相、舉時 P1 謂由等 P2 顯示等 P3 隨順等 O4 了知其捨、捨相、捨時 P1 所緣等 P2 謂由所緣 P3 上捨 M6 解了加行 N1 謂於如是等 N2 善趣等 N3 或時棄捨 M7 無厭足加行 N1 於餘所作 M8 不捨軛加行 N1 謂於一切等 N2 於久所作等 M9 正加行 N1 標略其相 O1 數起勝解 O2 數正除遣 O3 隨相行等 N2 釋廣五門 O2 釋 P1 當知此中等 P2 由於最初等 P3 由緣餘定者 P4 由於一切等 O2 簡取正名 P1 總標簡取所明二種 Q1 雖遍立等 Q2 全不於所緣境繫縛心 Q3 唯作是念等 Q4 寂靜 Q5 極寂靜 P2 出其相 Q1 解不念作意相 R1 如是精勤等 R2 即由如是等 Q2 解內攝其心 R1 法 S1 有相 S2 有分別 S3 謂由隨相行等 S4 彼境界 S5 還捨等 S6 由於所緣等 S7 即於所緣等 S8 又於其中等 S9 取止行故等 S10 若於緣等 S11 由數勝解等 R3 合 S1 於狹小境等 S2 若諸法等 S3 諸無色法等 J2 淨障 K2 以四句分別能淨障行(缺解1) L2 隨別解釋(缺解1) M1 第一番解 N1 遍知諸障自性 O1 出離 O2 遠離 O3 染污思慕 O4 不樂等 O5 下劣智見 O6 廣說如前 N2 遍知諸障因緣 O1 謂於隨順蓋等 N3 遍知諸障過患 O1 謂遍了知等 O2 於其四種等 N4 修習對治 O1 明怯弱治 P1 總用隨念等 P2 用於精進等 O2 明餘蓋覆 P1 用彼相違等 P2 又遍了知等 P3 遠離因緣 P4 遠離因緣 M2 第二番解 N1 明隨眾多教順觀眾多 O1 隨順教 O2 所知境 N2 明由觀串習增長廣大 O1 身輕安等 O2 所知事 N3 明五停能淨障行滿足分齊 O2 答 P1 明不淨觀成滿分齊 Q1 能順貪欲等 P2 辨差別 Q1 乃至廣說 Q2 隨順愚癡法 Q3 非身聚相 Q4 戲論 N4 明止觀二道雙運分齊 O2 答(缺解1) P1 法觀中等 I5 修作意門 J1 證初修業者為證心一境性及斷喜樂修四作意 K1 牒前標列勤習四種作意 L1 普遍相 K2 別解釋 L1 初番 M2 別釋(缺解1) N1 調練心作意 O1 由此作意 N2 滋潤心作意 O1 於可欣尚法 N3 生輕安作意 O1 由是緣等 N4 淨智見作意 O1 內心寂靜 O2 法觀 O3 漏 O4 漏處法 O5 生熱 O6 等熱 L2 第二番 M1 可厭患處 N1 謂自衰損等 N2 若自興盛等 N3 津 N4 潤 N5 融適 N6 證淨 M2 可欣尚處 N1 謂作是念等 N2 我今若德等 N3 同梵行等 N4 有由前後等 M3 依二處生四作意以障功能 N1 法 O1 於能隨順等 O2 於可欣法等 O3 於時時間等 N2 喻 O1 用作業具 N3 合 O1 如是勸修等 O2 彼彼等 J2 教初修業者於修作意取五種相 K1 先教誨始修業者,依五停觀一一教取五相修習 L1 總問答標列 M1 問 N3 如應安立 M2 答 N1 聞等 L2 別解釋 M1 教多貪行者依五種相修不淨觀 N2 答(缺解1) O1 明依五相推求觀察 P1-2 厭離相與欣樂相 Q1 明教取厭離相 R1 家火 R2 若汝現見等 R3 廣說如前 R4 修 R5 病法性 R6 由是因緣等 R7 即由此事 R8 於斷 Q2 明教取欣樂相 R1 我或失念等 R2 於諸學所有違記等 R3 本性 R4 以要言之等 R5 尸羅淨 R6 復除障等 R7 如是行相等 R8 汝於斷減等 P3 過患相 Q1 若如是等 Q2 諸相者等 Q3 欲等八 Q4 欲貪等 Q5 是故如是等 Q6 汝應於等 P4 光明相 Q1 或燈明等 P5 了別事相 Q1 教詣塚間取青瘀等相還所住處繫念在前類身亦爾 R1 既取如是等 Q2 教思惟不淨加行 R1 明教思惟止品加行 S1 法 T1 先於一境等 T2 又於其中等 T3 即於其中等 S2 喻 T1 眾善 T2 即此眾善等 T3 大等生 S3 況 T1 由是能令等 R2 明教思惟觀品加行 S1 結前止道善不善修 T1 正念 T2 正知俱行 T3 無分別 T4 有分別 S2 正明觀 T1 明二種作意修不淨觀 U2 當趣入真實作意(缺解1) V1 於趣入時等 T2 明此觀門非頓觀察 U1 又非修習等 U2 眾相、不顯現中等 U3 不令棄捨 U4 無相 U5 無分別 U6 寂靜 R3 明總教二品加行 S1 光明俱心 S2 照了俱心 S3 明淨俱心 S4 無闇俱心 S5 修奢摩他等 O2 結不淨觀趣入念處 P1 結五相明由趣入 Q1 狹小 Q2 數數等 Q3 於自所愛等 Q4 數數等 Q5 汝復應於等 Q6 無相 Q7 無分別 Q8 寂靜 Q9 無作用 Q10 無思慕 Q11 無躁動 Q12 離諸燒惱 Q13 寂滅樂 Q14 行於所緣等 Q15 四無色蘊等 Q16 汝應於此等 Q17 無亂 Q18 過去盡滅 Q19 失念 Q20 心亂所生 Q21 增上 Q22 汝應等 Q23 如是諸法等 Q24 汝應等 P2 明依聚落護身心(缺解3) Q1 汝應於此等 Q2 穢坐臥具 Q3 恆常 Q4 畢竟作 Q5 證得下劣等 Q6 廣大圓滿 M2 類多瞋痴慢尋思者修慈等觀 N2 顯差別異不淨觀(缺解1) O1 慈愍觀 P1 解於三品有情修與樂觀 Q1 無罪欲樂 Q2 欲樂 Q3 有喜樂 Q4 無喜樂 Q5 其中差別 P2 慈行趣入念住 Q1 趣入時 Q2 四念住等 Q3 表相 Q4 唯身念住 Q5 勝解作意 Q6 又我於彼等 Q7 無量甚過 Q8 而非真實 Q9 鄔波尼殺曇分 Q10 餘如前說 O2 緣性緣起觀 P1 觀緣起 Q1 分別取相 Q2 生根本業 Q3 若於自身等 P2 從緣起趣於念住 Q1 餘如前說 O3 界差別觀 P1 通觀內外諸界 Q1 觀麁六界 R1 日列 R2 炎熾 R3 蔓莚 R4 細分別 R5 是相已等 Q2 假想以細折麁 R2 折空界(缺解1) S1 喉筒 R4 折十色界(缺解3) S1 於十種等 P2 唯觀內身六界 Q2 作真實觀(缺解1) R1 甚過於此 R2 一處分等 O4 安那波那念 P1 正觀息風 Q1 外風 Q2 麁穴往來 Q3 風聚所隨 Q4 風聚所攝 Q5 風藏隱 Q6 無量風聚等 P2 明入身念住觀 Q1 或於未死等 P3 勸修加行 Q1 遍於一切等 K2 初業者如教修行得色界定 L1 明正修行 M1 安住熾然等 M2 麁常修作 M3 畢竟修作 L2 明前能引後:微劣→強盛身心輕安 M1 由因力 L3 明行漸增:心輕安→身輕安 M1 前相 M2 能障樂斷 M3 風大偏增 M4 狀如充溢 L4 得色界定 M1 明得定有作意 N1 舒緩 N2 漸次退滅 N3 於瑜伽等 N4 色界定 M2 明有作意者相狀 N1 得此作意等 N2 謂已獲得色界所攝等 N3 有力有能等 N4 諸行 N5 雖少生起等 N6 不思慕 N7 不樂憂慮 N8 俱行諸相 N9 不極 D2 第四瑜伽處謂趣世出世處 E1 有二頌列其二門 Fa 附文 G1 廣辨二定 G2 五神通 G3 五神通 G4 生差別 G5 諸相 G6 觀察諸諦 G7 如實而通達 G8 廣分別於修 F1 廣辨二定 F2 五神通 F3 諸相 F4 觀察諸諦 F6 如實而通達 F7 廣分別於修 F8 究竟為其後 E2 依門辨 F1 略解二門 G7 少分樂斷 G8 一者、世間趣 F2 廣辨 G1 辨趣世間道 H1 略辨六門 I1 二、不具縛等 I2 如是乃至等 I3 又於靜慮等 I4 若生 H2 廣釋六門 I1 解七作意離欲 J1 明七種作意離欲界欲 K2 別解釋(缺解1) L1 次第別釋七作意 M1 了相作意 N2 別釋(缺解1) O4 品(缺解1-3) P1 若相 P2 骨鎖 P3 凝血 P4 草炬火 P5 一分炭火 P6 毒蛇 P7 夢所見 P8 假借得諸莊嚴具 P9 如樹端 P10 如是等 P11 如是諸欲等 O6 理(缺解5) P1 此作意等 P2 間雜 M2 勝解作意 N1 唯用修行 M3 遠離作意 N1 即此勝解等 N2 俱行作意 M4 攝樂作意 N1 諸煩惱 N2 麁重 N3 從是已後等 M5 觀察作意 N1 習近等 N2 諸行 M6 加行究意作意 N1 此由暫時等 L2 明四作意轉時喜樂充滿住對治果 M1 又於遠離等 M2 無有間隙 M3 五支 M4 住欲界等 L3 重釋作意作用差別 M1 了相作意等 M2 能於所得等 L4 將六作意與四作意及厭斷二治相攝 M1 又若了相等 M2 如是其等 J2 明七作意離初靜慮已上乃至無所有處欲 K2 別解依上離下有七作意(缺解1,3) L1 隨所在地等 L2 如前應知 L3 初靜慮 L4 樣句 I2 廣辨八定 J1 八定 K1 初靜慮具足安住 L1 煩惱欲 L2 事欲 L3 相應離 L4 境界離 L5 煩惱 L6 欲 L7 由此為因 L8 由所修習 L9 得隨所樂 L10 艱難 L11 梗澀 L12 隨所樂欲 K2 第二靜慮具足安住 L1 復次於有尋等 L2 成此彼於等 K3 第三靜慮具足安住 L1 喜 L2 喜相違心 L3 色身 L4 意 L5 第三靜慮已上等 L6 下地 L7 上地 L8 諸聖 K4 第四靜慮具足安住 L1 復次等 L2 先所斷 L3 今所斷 L4 今依此中等 K5 空無邊處具足安住 L1 青黃赤白等 L2 離欲 L3 眾多品類 L4 由遠離等 K6 識無邊具足安住 L1 復次若由等 K7 無所有處具足安住 L1 復次從識無邊處等 L2 或色 L3 非色 K8 非想非非相處具足安住 L1 一切有 L2 謂非如無等 J2 約靜慮及與無色相對辨異 K1 蜜中 I3 二無心定 J1 等 J2 暫時止息等 J3 所緣 J4 不念作意 J5 有心位 J6 心不復轉 J7 心心法滅 I4 發五通 J1 略辨要 K1 已得根本靜慮 L1 根本 K2 依修通正法聽聞受持 L2 依定地作意了知義法(缺解1) M1 了知於義 M3 了知法 M4 有時 M5 有分 J2 廣釋(缺解3) K2 別釋(缺解1) L2 別釋(缺解1) M1 依五想修神境通 N1 輕舉想 O1 此想 N2 柔軟想(缺解3-4) O1 熟練 N5 勝解想 O1 廣如等 O2 或以其身等 O3 或於其地等 O4 或於廣大等 O5 隨其所應 O8 一分 M2 依第六想修宿住通(缺解3) N6 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 O1 謂由此等 M4 依第八光明想修死生智通 N8 光明色相想 O1 又於種種等 M5 依第九想修心差別通 N9 煩惱所作色變異想 O1 常變色 O2 廣說乃至等 M6 依後解脫勝處通處三想修能引諸聖神通及能引發無諍願智四無礙解種種功德 N10-12 解脫想、勝處想、遍處想 O1 變事通 O2 化事通 O3 勝解 O4 無諍 O5 願智 L3 總結 M1 又聖 M2 如實成辦 I5 修世淨定生處差別 J1 間雜熏修 J2 若於空處、識處 J3 由彼諸天等 I6 離欲者相 J1 即於此中下品等 G2 趣出世間道 H2 辨七作意(缺解1,3) I2 別釋(缺解1) J1 了相作意 K1 略辨依教修習以十六行了四諦相名為了相 L1 無常行 L2 苦行 L3 空行 L4 無我行 L5 因行 L6 集行 L7 起行 L8 緣行 L9 滅行 L10 靜行 L11 妙行 L12 離行 L13 道行 L14 如行 L15 行行 L16 出行 K2 廣辨十六行了四諦相 L1 別解十六行了四諦相(缺解2) M1 解欲界四諦 N1 別解(缺解2) O1 欲界苦諦四行相 P2 別釋十行入四行(缺解1,3) Q2 別釋(缺解1) R1 初五行悟入無常行 S1 合變異、滅壞二行以三量觀無常相 T1 至教量觀無常相 U1 長時安住 U2 七日經 T2 以現量觀無常相 U1 總說 V1 不背 V2 不由他緣 V3 諸光明 U2 別釋 V1 內事 W1 總說 X1 一、分位等 X2 雜染 W2 別釋 X1 八種變異因緣 Y2 別釋(缺解1) Z8 異緣會遇(缺解1-7) a1 謂緣樂受等 a2 又有貪者等 a3 如是眼識等 a4 或人所作 X2 十五種所作變異 Y5 支節具不具 Z1 餘如前說 V2 外事 W2 別釋(缺解1) X4 水事(缺解1-3) Y1 醴水 X5 業事(缺解6-16) Y1 殉利 Y2 餘如前說 T3 以比量觀無常相 U2 辨先發論端(缺解1) V1 彼諸色行等 U3 正辨細無常 V1 以麁比細 W1 謂彼諸行要有剎那等 W2 非如是住 W3 非如也而生起 W4 生已不待滅壞因緣等 W5 如是所有變異因緣等 W6 俱滅壞 W7 或有諸行等 W8 彼亦因緣等 W9 他世 V2 以現所受果比知過去不現見因 W1 如是一切 W2 先有等 W3 三增上 W4 為 S2 以別離行觀無常相 T2 釋(缺解1,3) U1 退失 U2 惡作加行 S3 以法性行觀無常相 T1 法性 R2 次三行悟入苦行 S2 釋(缺解1) T1 不可愛行(缺解 2) T3 不安穩行 U2 不安穩行(缺解1) U3 有漏有取等 U4 順非苦樂等 R3 無所得悟入空行 S1 唯有其見 R4 由不自在悟入無我行 S1 自相 O2 欲界集諦四行相(缺解3) P1 初復次 Q1 愛能引苦等 Q2 能攝受 Q3 招引 P2 第二復次 Q4 取因 Q2 招集 Q3 上首 Q4 生為緣 P3 第三復次 Q1 謂正了知等 Q2 所依 Q3 所生纏 Q4 三種 O4 欲界道諦四行相 P1 所知境 P2 四門 M2 解上界四諦(缺解3) N2 正釋(缺解1) O1 比度 O2 不同分 O3 比度 O4 謂彼所有等 O5 一切種 O6 一切時 O7 有如是法 O8 如是理 O9 如是性 O10 所有道 J2 勝解作意 K1 結前略標 L1 若觀行者等 K2 廣解四善根 L1 煖法(缺解2、3) M1 辨緣諦盡所有性修作意相 N1 復於諸諦等 N2 所說諸法 N3 更無有餘等 N4 復於如是等 N5 及於等 N6 隨起一行 N7 彼於長夜等 N8 作是思非等 N9 當復流轉 N10 以慧通達 N12 外所知境 N13 隨所生起等 M2 緣如所有性作四諦現觀 N1 第二法 O2 妙慧 O3 正智得生 O4 妙是行等 O5 能緣 O6 所緣 L4 世第一法 M1 觀心所有加行 M2 住無加行 M3 非實滅 M4 而非無緣 M5 非美睡眠等 M6 從此無間等 M7 起內作意 J3 遠離作意 K1 如其次第 K2 現見等 K3 非現見 K4 無分別 K5 決定智 K6 此永斷故等 K7 彼與前說等 K8 若先倍離等 K9 能知智 K10 此亦成就等 K11 唯法智 K12 非斷智 K13 非常智 K14 得緣生行 K15 唯自見法等 K16 四種證淨 K17 第八有 J4 觀察作意(缺解5-6) K1 略辨 L1 明斷修惑得二果相 M1 如所得道 M2 然有少差別 M3 上品 L2 明捨中觀察 M1 一切修道 K2 廣釋 L1 初問答廣辨修道體用品類差別 M1 謂由定地等 M2 增長 M3 無間 M4 殷重 L2 明於中觀察 M1 八種修(缺解2) N1 殊勝善法 N2 修亦如前等 N3 盡智 N4 無生智 N13 彼於爾時等 N14 證自在義 J7 加行究竟果作意 K1 辨有為無為果體,以其標位 L1 空住等 L2 慈住等 L3 關鍵 K2 重明羅漢勝德(缺解3) L1 深塹 L2 伊師迦 L3 高幢 L4 五支 L5 六支 L6 四所依 L7 身行倚息 L8 已親近 L9 無上丈夫 L10 其心等 L11 此中都無 L12 猶如等 A14 獨覺地 B1 結前生後 C1 獨覺地 B2 五門正解釋 C1 獨覺種姓 D1 不愛憒鬧 D2 樂寂靜 D3 依說正法及於少思務 D4 希願無師 D5 無敵 D6 經百劫 D7 親近承事 C2 獨覺道 D1 成熟相續,專心 D2 順決擇等 D3 得沙門果 D4 復有一類等 C3 獨覺習 D1 復有一類等 C4 獨覺住 D1 麟角喻 D2 樂甚深 D3 樂觀察 D4 安住等 D5 獨勝 D6 所餘等 C5 獨覺行 D1 謂一切等 D2 下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