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三門義 B1 第一、所為門(缺第二門) B2 第三、所因門 A2 釋論正文 B1 釋論題目 C1 瑜伽 C2 師 C3 地 C4 論 B2 釋論正文 C1 本地分 D1 五識身相應地 E1 十七地總說 E2 五識身地總說 E3 五識身地別釋 F1 眼識之五相 F2 耳識之五相 F3 鼻識之五相 F4 舌識之五相 F5 身識之五相 E4 作意與識生之關係 D2 意地 D3-5 有尋伺等三地 D6 三摩呬多地 D7 非三摩呬多地 D8-9 有心無心地 D10 聞所成地 D11 思所成地 D12 修所成地 Da 附文 Ea1 附文 Ea2 附文 Ea3 附文 Ea4 附文 Ea5 附文 Ea6 附文 Ea7 附文 Ea8 附文 Ea9 附文 Ea10 附文 Ea11 附文 Ea12 附文 Ea13 附文 D13 聲聞地 D14 獨覺地 D15 菩薩地 E初持瑜伽處 F9 施品 F10 戒品 F11 忍品 F12 精進品 F13 靜慮品 F14 慧品 F15 攝事品 F16 供養親近無量品品 F17 菩提品 F18 菩薩功德品 C2 攝決擇分 D1-2 五識身相應地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