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歸敬頌 B1 歸敬三尊 B2 歎說門 B3 讚造論門 B4 讚論功門 B5 造論意門 A2 六門料簡解論文 B1 敘所為 B2 彰所因 B3 明宗緒 B4 顯藏攝 B5 解題目 C1 釋名 D1 瑜伽 E1 境瑜伽 F1 總釋境瑜伽 F2 別釋五教六文境瑜伽 E2 行瑜伽 F1 總釋行瑜伽 F2 別十七種釋行瑜伽 E3 果瑜伽 F1 總釋果瑜伽 F2 別釋六種果瑜伽 E3 小結 D3-5 師、地、論 C2 問答 B6 釋本文 C1 釋別題 C2 釋論文 D1 本地分 E1 五識身相應地 F1 問答標列十七地名 G1-2 問與答 G3 徵 G4 顯 G5 結 H1-2 名與體 I1 五識相應地 I2 意地 I3-5 有尋等三地 I6 三摩呬多地 I7 非三摩呬多地 I8-9 有心無心二地 I10-12 聞思修三地 I13-15 聲聞、獨覺、菩薩三地 I16-17 有餘無餘依地 H3 境行果,瑜伽配十七地 I1 境 I2 行 I3 果 H4 釋妨難 I1 標文 J1 第一問,何故五合立地…… J2 第二問,何故但言有尋無尋地…… J3 第三問,何故頌中不言三摩呬多非…… J4 第四問,何故心所乃有眾多…… J5 第五問,何故不言善心不善心地…… J6 第六問,三乘所行有亦福行…… J7 第七問,何故五乘不說人天…… J8 第八問,何故有四涅槃及與菩提…… I2 釋十七地分卷 J1 本地分卷數 J2 決擇分卷數 F2 隨別釋十七地義 G1 別出地體 H2 別顯(缺解1) I1 總顯五名 I2 別顯五識 J1 眼識之五相 K1 自性 K2 所依 L1 略顯三所依(缺解2) L3 重出三體 K3 所緣 L2 別列相(缺解1) L3 解形顯表義(缺解4) M1 釋表色義 M2 釋表業 L5 結三類雖殊,並眼等境界 L6 釋好惡顯別體 K4 助伴 L1 出體 L2 明所緣、行相同異 L3 種子差別 K5 作業 L1 初四:了別業 L2 後二:隨轉等業 J2 耳識之五相 K3 所緣(缺解1-2,4-5) L2 差別(缺解1,3-6) J3-5 鼻識、舌識與身識之五相 K3 所緣(缺解1-2,4-5) L4 名異(缺解1,3,5) L2 差別 G2 總釋法義 E2 意地 F2 依問解釋(缺解1) G1 以五門,辨意地體 H1 標列 H2 別釋 I1 自性 I2 所依 I3 所緣 I4 助伴 I5 作業 J1 對五識明作業 J2 明不共業(十四門) K1 標列十五門 K2 依門辨 L1 分別所緣 M1 有相分別 M2 無相分別(缺解3-5) M7 不染污分別 L2 審慮所緣 L3 醉 L4 狂 L5 夢 L6 覺 L7 悶 L8 醒 L9 發業 L10 離欲 L11 離欲退 L12 斷善根 M1 明緣多少 M2 依斷現種差別 L13 續善根 L14 死生 M1 明內分死生 N1 辨(缺解2結) O1 辨死生 P1 明死 Q1 明時非時三死 R1 壽盡死 R2 福盡死 R3 不避不平等故死 Q2 明三性心死 R1 別明三性心死 S1 明善不善心死 T1 別明二性心死 T2 總明二性心死相差別 S2 明無記心死 R2 總料簡死 S1 明三性何類先起 S2 明死因 S3 明善惡相 T1 明善惡前相 T2 辨差別 S4 明潤生相 T1 明凡潤生 T2 明聖潤生 S5 明解支解 S6 明根沒頓漸 S7 明死名差別 S8 上下捨相 P2 明生 Q1 別明生因生相 R1 明生因 R2 明生相 S1 明中有方便生(十四門) T1 生時節 T2 具根 T3 相狀 T4 極淨天眼境 T5 不同前將死位 T6 同當生形 T7 如天眼 T8 身往 T9 不見異趣 T10 往生形儀 T11 生時分限 T12 可轉 T13 釋異名 T14 三界有無(缺解15-22) S2 明當有生 T1 明中有向五趣生相 T2 胎生生相 U2 明三種障礙(缺解1) U3 結成入胎相 V2 於父母起顛倒(缺解1,3-4) V5 依託相狀(缺解6-9) Q2 重復聊簡 R1 廣總五趣生 R2 廣胎生 M2 明外器成壞 N2 別明成壞(缺解1) O1 世間壞 P1 總明三災壞 Q1 由業能壞 Q2 災壞分齊 Q3 三災頂 Q4 壞空住成,四劫時節 Q5 初禪壽量 P2 別明三災壞 Q1 火災 R2 答(缺解1) S1 明二十住劫為壞之漸 T1 總明住劫中一增一減 T2 明減劫時,小災衰損而後漸增 T3 結成住劫 S2 正明二十壞劫 T2 明器世間壞(缺解1) U1 明本日所壞 U2 明新日所壞 U3 總結成 S3 明空劫 Q2 水災 Q3 風災 O2 世間成 P2 別明世間成(缺解1) Q1 明世界成 R1 明色界成 S1 器界成(缺解2) R2 明欲界成 S1 總明山地等成 T1 造風輪 T2 造金輪 T3 造水輪 T4 造須彌山 T5 造七金山 T6 造四大洲等 T7 造非天宮(缺解8) T9 造那落迦 T10 造鬼 S2 別明山地等成 T1 雜成諸趣處 T2 善法漸沒,惡法漸生 U1 總明有情化生 U2 明飲食漸生 U3 明惡內法生 U4 明惡外具生 T3 地獄生 R3 結成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化境 Q2 明成已可得法 R1 不釋五章 S1 不解(7)十時分 S2 不解(10)十受欲 S3 不解(12)八世法 S4 不解(13)三品 S5 不解(20)四威儀 R2 隨別釋十九章 S1 那落迦趣(缺解2-4) S5 化生 S6 六種依持(缺解7-8) S9 十種身資具(缺解10-15) S16 二十二種發憤 S17 六十二種有情之類(缺解18) S19 四種入胎(缺解20-22) S23 七種苦 S24 七種慢 S25 七種憍 S26 四種言說 S27 眾多言說句 T1 總 T2 別 U1 人法所依 U2 得失隨生 U3 七聲異起 U4 三學建位(缺解5-6) U7 純雜明闇(缺解8-10) Ga 附文 G2 以十門解釋地義 H1 別識八門 I1 色聚 J1 以大種的五因造 J2 極微有無差別 J3 離大與造二相 J4 色聚諸事多少 J5 諸色相續和間斷 J6 釋經文(缺7 在諸色聚缺大種) J8 三類色聚差別 J9 色聚依六處轉 I2 相應蘊(五目) I3 三世 I4 四相 I5 四緣 I6 三性差別 I7 增處差別 I6 處名差別 H2 後二門 I1 善巧門 I2 事緣起門 H3 總以頌結 E3-5 有尋有伺等三地 F3 別釋前標(缺解1,2) G1 界施設建立 H3 隨別釋(缺解1,2) I1 數建立 J1 標墮界、非墮界 K1 墮界 K2 非墮攝界 J2 別釋三地 K1 墮攝 L1 辨相 M1 有尋有伺地 M2 無尋唯伺地(缺解3) L2 隨釋 M1 標簡 M2 釋因 N1 由一類無 N2 由一類有 K2 非墮攝 L1 明有尋有伺地(缺解2) I2 處所建立 J1 欲界 K1 辨所立 L1 總標 M1 那落迦處 N1 辨二種 N2 明邊際 K2 攝其餘二 L1 舉種類 L2 引經說(缺解3) J2 色界 J3 無色界 I3 有情量建立 I4 壽建立 I5 受用建立 I6 生建立 J1 明三欲生 J2 明三樂生(缺解3) I7 自體建立 I8 因緣果建立 E6 三摩呬多地 E7 非三摩呬多地 E8-9 有心無心地 E10 聞所成地 E11 思所成地 E12 修所成地 E13 聲聞地 F1 初瑜伽處 G1 聲聞地及種性地總說 G2 種姓地 F2 第二瑜伽處 F3 第三瑜伽處 F4 第四瑜伽處 E14 獨覺地 E15 菩薩地 F1 初持瑜伽 G1 種姓品 G2 發心品 G3 自他利品 G4 真實義品 G6 成熟品 G7 菩提品 G8 力種性品 G9 施品 G10 戒品 G11 忍品 G12 精進品 G13 靜慮品 G14 慧品 G15 攝事品 G16 供養親近無量品 G17 菩提分法 G18 功德品 F2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 G1 菩薩相品 G2 分品 G3 增上意樂品 G4 住品 F3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 G1 生品 G2 攝受品 G3 地品 G4 行品 G5 建立品 F4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 E16 有餘依地 E17 無餘依地 D2 攝決擇分 E1-2 五識身相應地意地 E3-5 有尋有伺地 E6 三摩呬多地 E7 非三摩呬多地 E8-9 有心無心地 E10 聞所成地 E11 思所成地 E12 修所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