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地品(1-2五識身相應地意地) B1 舉頌 B2 長行別釋 C1 總辨利益 C2 依地正辨 D1 簡擇別明二地 D2 問答正辨 E1 別決擇 F1 略明六種善巧 G1 辨心意識門 H1 決擇心意識義(三問) I1 牒前已明而興三問 I2 依問正答 J1 答第一問:有 J2 答第二問:有因緣 K1 初頌及長行標起(阿賴耶識)八相 K2 次第解釋 L1 第一相:以「執受」證阿賴耶識有 M2 解(缺1 問) N1 第一因 N2 第二因 N3 第三因 N4 第四因 N5 第五因 M3 結 L2 第二相:以最「初」生起識證阿賴耶識有 L3 第三相:以意識「明了」證諸識俱轉 L4 第四相:以「種子」證阿賴耶識有 L5 第五相:以「業」用證諸識俱轉 L6 第六相:以「身受」證阿賴耶識有 L7 第七相:以「無心定」證阿賴耶識有 L8 第八相:以「命終」識證阿賴耶識有 J3 答第三問:廣分別義(由五相分別阿賴耶識義) K1 總答 K2 分別答 L1 建立所緣轉相 L2 建立相應轉相 L3 建立互為緣性轉相 M1 解 N1 明賴耶與轉識為二緣 N2 明轉識與彼賴耶亦為二緣 M2 結 L4 建立俱轉相 M1 解 N1 明俱轉 O1 明賴識的餘識俱轉 P1 明根本論 P2 辨傍生論 O2 與三受俱轉 O3 與三性識轉 N2 釋疑難 O1 明賴耶與轉識俱起而不相應 O2 明與轉識俱起而不相違 O3 明諸識取境總別 O4 辨末那恒起諸地善等不相違 M2 結 L5 建立雜染還滅相 M1 解 N1 明建立雜染 N2 明趣入通達修習作意 O1 明趣入通達 P1 趣入通達 P2 釋通疑難 O2 明修習作意 P1 標 P2 釋 N3 明建立轉依 O1 明轉依 O2 明轉依與彼賴耶相違 O3 明已轉依相 M2 結 I3 總結決擇心意識義 H2 約成就四句 H3 問答辨 G2 辨識身遍知 H1 總說 H2 別釋 I1 樂著煩惱 J1 問 J2 解 J3 結 I2 染心為過 J1 問 J2 解 I3 斷惑方便 J1 問 J2 解 H3 結 G3 辨二善巧差別 H1 二種善巧 H2 明淨心修絕染心有失 H4 三處與因緣法因於六行(缺解3) G4 證成道理決擇因緣 H1 明證成道理立過未無 I1 明過未無 J1 明未來無 J2 於過去無 I2 辯三世相 I3 對難釋通 H2 制度決擇因緣 I1 正決擇四緣 J1 標 J2 釋 K1 明因緣 L1 依未建立賴耶已前佛教以說因緣 M1 正辨因緣 N1 先正辨因緣 O1 問 O2 解 O3 結 N2 反難外人 O1 明色不持種過 O2 明心不持種過 M2 明伏斷退不退義 N1 明世間道伏 O1 略 O2 廣 N2 明出世道斷 O1 明入有餘時斷除染種 O2 明入無餘時損伏善無記種 M3 明三受等位種子隨逐 L2 明依從賴耶教已後立因緣相 M1 結前生後正立因緣 M2 通經異說 K2 明次第緣 K3 明緣緣 K4 明增上緣 J3 對二因十因四緣相攝通塞 I2 辯緣無生心義 J1 問 J2 答 J3 難 J4 通 K1 以正理答 K2 引廣大言論證緣無識 L1 舉五種言論道理證緣無識 M1 解 N1 第一義 N2 第二義 N3 第三義 N4 第四義 N5 第五義 M2 結 L2 通經異說 M1 通第一經 M2 通第二經 M3 通第三經 G5 明不相應行義 H1 解四相 I1 即辨相 J1 問 J2 答 K1 無未來生 K2 無現在生 K3 明有因無別生 K4 進退徵責 K5 結歸正義 I2 對難釋通 J1 通四相合為二相 J2 釋通三有為相中觀生滅 I3 明四相名義差別 J1 明生差別 J2 明老差別 J3 明住差別 J4 明無常差別 H2 得獲成就 H3 命根 I1 總辨相 I2 明差別五對 H4 眾同分 H5 異生性 H6 和合 H7 名句文身 I1 辨其相 I2 顯差別 H8 流轉 H9 定異 H10 相應 H11 勢速 H12 次第 H13 時 H14 數 G6 明其種子 H1 辨種子相 I1 法喻 I2 釋不雜亂 H2 明損伏種子 H3 種子頭數 H4 明安立種子於賴耶 I1 解有漏種子 I2 解次問答釋通以明出世無漏種子 G7 解業 H1 明三性三業 I1 辯業相 I2 明假實 H2 不律儀等三業 I1 明惡律儀業 J1 出因緣 J2 辯體性 I2 明善律儀 J1 翻惡明善 J2 辯差別 J3 明體性 J4 明戒頭數 K1 正明律儀有八 L1 舉數列名 L2 次第辨 K2 明攝八為三 J5 明問答與此相違 K1 明攝七眾及日夜戒以為三種 K2 明三戒具支多少 K3 明男女二眾制戒多少 K4 明勤策離彼金銀 K5 明遠離歌舞塗香冠鬘八戒十戒開合有異 K6 明不許扇搋迦等受出家戒 I3 處中業 I4 問答重辨 J1 辨自受他受若等心受持福德無別 J2 明戒障 K1 辨不授 L1 苾芻 M1 所授之難 N1 標列六因 N2 釋 O1 心破壞故 O2 身根不具 O3 人根不具 O4 斷善根故 O5 繫屬他故 O6 護他心故 N3 結 M2 闕能授 L2 近事 L3 八戒 K2 返此明受 J3 明捨戒緣 K1 問 K2 答 L1 明苾芻五緣捨戒 L2 明近事三緣捨戒 L3 明近住三緣捨戒 G8 明二無心定 H1 無想定 I1 問 I2 答 H2 滅盡定 I1 問 I2 答 G9 明虛空非擇滅 H1 虛空無為 H2 非擇滅無為 G10 總辨不相應名義 F2 廣明六種善巧 G1 蘊善巧 H1 以六門分別 I1 半頌列其六義 I2 長行別釋 J1 明蘊自性 K1 釋 L1 色自性 L2 受自性 L3 想自性 L4 行自性 L5 識自性 K2 結 J2 明蘊義 J3 明蘊差別 K1 色蘊差別 K2 受蘊差別 K3 想蘊差別 K4 行蘊差別 K5 識蘊差別(五門) L1 總開五章 L2 別解釋 M1 入處 M2 不淨 M3 依故 M4 住故 N1 解釋 O1 舉數引經略解住義 O2 論主廣釋 P1 結前許後廣說 P2 正釋 Q1 開章解釋 R1 開三義 R2 依章辨 S1 明識住和因緣相 T1 解 U1 解因緣 V1 略 V2 廣 W1 解諸煩惱 W2 解隨眠 U2 解識住 T2 結 S2 明住和因緣二邊際 S3 明識住和因緣二寂止 T1 明修觀識住寂止 U1 明識住因緣寂止 V1 明諸煩惱事寂止 W1 立宗 W2 釋言 V2 明隨眠寂止 U2 明識住寂止 U3 結因緣寂止 U4 結識住寂止 T2 明能對除識勝利差別 T3 釋經中六句文義 Q>2 明不立識為識住廢立所以 N3 釋已總結 M5 多種 N1 明有貪無貪等十對心 N2 明十二心 N3 明二十心 N4 明十六心 N5 重辨前十對心 J4 明蘊次第 K1 約五義辨次第 L1 總說 L2 別釋 M1 生作次第 M2 治道次第 M3 染因所作次第 M4 住作次第 M5 分別作次第 M6 如處作如處作次第 M7 如麁作次第 M8 如器等作次第 J5 明蘊相攝 K1 明六種相攝 K2 明十種相攝 K3 明除取攝法分齊 J6 明蘊依止 H2 約名色二門名蘊善巧 I1 總說 I2 別釋 J1 分別色(十門) K1 總頌 K2 別釋 L1 物類門(有七) M1 明同處多少 M2 明所造觸是假 N1 結前標後 N2 解釋 M3 明諸識取境總別 M4 明色界無二塵二識 M5 明十二種色假立之義 M6 明二界色差別之相 M7 明六種相分別五蘊 L2 極微門 M1 辨正義 N1 解五種極微 O1 問 O2 答 P1 總說五種相 P2 別釋 Q1 智分破 Q2 種分別 Q3 獨自分 Q4 共伴分 R1 共伴不相離性 R2 問答辨 R3 反難 Q5 無方分 N2 明五眼取微通塞 M2 破邪執 N1 總問答 N2 舉五相 M3 辨勝利 L3 生起門(有五) M1 約五義以辨生起 N1 總說 N2 別釋 O1 依生 O2 種生 O3 牽生 O4 長生 O5 壞生 M2 明相離不相離 M3 明諸色雖有自種然由大種變異而生 N1 問 N2 答 M4 由五緣果成變異 M5 立中有 N1 明中有由名言自種子為因有分熏習為緣 N2 問答辨有之所以 L4 安立門(有八) M1 能依所依門 M2 明四大麁細 M3 明聲體間斷 M4 明風大 M5 明空界 M6 明長等色假 M7 明法處勝定果色 M8 明諸色中有見對等 L5 流門 L6 業門 M1 明四大造色業 N1 別明四大各有五業 N2 總明四大共有業 M2 明眼耳所行有三性別 M3 明依止乖色而有運動與乖不異 L7 剎那門 M1 明色法有剎那滅 N1 舉正義 O1 標宗 O2 徵 O3 釋所以 N2 以四句破其外計 N3 結勸了知 M2 明諸行如心皆剎那滅 L8 獨非獨門 L9 所行門 M1 總舉三緣指本地分說 M2 次第廣釋 N1 釋根不壞 N2 釋境界現不現前壞 O1 正辨境界現前 P1 問 P2 答 Q1 約五根辨境現前 R1 明眼境 R2 明耳 R3 明香味觸餘三根 Q2 約天眼 Q3 約慧眼 O2 對六所行辨差別 O3 結 N3 釋雜思惟 L10 相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