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歸敬頌 B1 歸敬三尊 B2 歎說 B3 讚造論 B4 讚論功 B5 造論意 A2 六門料簡解論文 B1 敘所為 B2 彰所因 B3 解題目 C1 瑜伽師地論 D1 總說 D2 別釋 E1 瑜伽 F1 總說 F2 別釋 G1 境瑜伽(五教成六境) H1 總說 H2 別釋 I1 「決擇分」明二種瑜伽 I2 《大梵問契經》明瑜伽 I3 《入楞伽契經》明瑜伽 I4 《大義經》明瑜伽 I5 《廣義經》明瑜伽 H3 結 G2 行瑜伽 H1 總說(有四) H2 別釋(有十七:十三種三乘通行,後之四種唯大瑜伽) I1 《辯瑜伽師地經》明瑜伽 I2 《月燈經》明瑜伽 I3 《大分別六處經》明瑜伽 I4 《海慧經》明瑜伽 I5 《顯揚論》明瑜伽 I6 「聞所成地」明瑜伽 I7 「修所成地」明瑜伽 I8 「有處」明瑜伽 I9 「有處」明瑜伽 I10 《功名德實性契經》明瑜伽 I11 《正行經》明瑜伽 I12 《毘奈耶經》明瑜伽 I13 《大義經》明瑜伽 I14 《慧到彼岸契經》明瑜伽 I15 《慧到彼岸契經》明瑜伽 I16 「餘處」明瑜伽 I17 「餘處」明瑜伽 H3 結 G3 果瑜伽 H1 總說 H2 別釋(有六) I1 《分別義經》明瑜伽 I2 《殊勝經》明瑜伽 I3 《大義經》明瑜伽 I4 《辨說瑜伽師地經》明瑜伽 I5 《分別三乘功德經》明瑜伽 I6 《讚佛論》明瑜伽 I7 《集義論》明瑜伽 H3 結 E2 師 E3 地 E4 論 C2 論體五分 B4 明宗要 B5 顯藏攝 B6 釋本文 C1 五識身相應地 D1 問答標列十七地名 E1-2 問與答 E3 徵 E4 顯 F1 頌 F2 長行 D2 隨別解釋 E1 約自性等五義,分別五識 E2 約根境作意分別 E3 約率爾等心分別 E4 就喻相,重辨初門所依緣等 C2 意地 D1 自性 D2 所依 D3 所緣 C3-5 有尋有伺地等三地 C6 三摩呬多地 C7 非三摩呬多地 C8-9 有心無心地 D1 總說 D2 別釋 E1 就地總說門 E2 心亂不亂門 E3 心生不生門 E4 分位建立門 E5 就真實義門 C10 聞所成地 C11 思所成地 C12 修所成地 C13 聲聞地 C14 獨覺地 C15 菩薩地 C16 有餘依地 C17 無餘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