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以一頌總標「分」、「品」 A2 次第別釋「分」、「品」(分二) B1 本事分(分四) C1 三法品(分四) D1 以九義辨釋三科(分二) E1 以頌標(分二) F1 列九名別 F2 標集勸知 E2 長行依九門別釋(分九) F1 釋頌「幾」字舉數列名門(分二) G1 總問 G2 別答(分三) H1 蘊 H2 界 H3 處 F2 釋頌「何因」字問答廣立門(分三) G1 廣立蘊(分二) H1 問 H2 答 G2 廣立界(分二) H1 問 H2 答 G3 廣立處(分二) H1 問 H2 答 F3 釋頌「何取」字問答別名門(分二) G1 辨取蘊(分三) H1 辨名因 H2 辨取體 H3 辨取相 G2 辨界處有取法(分二) H1 問 H2 辨界處名取所以 F4 釋頌「何相」字問答體相門(分三) G1 辨蘊相(分五) H1 解色蘊相(分二) I1 問 I2 答(分二) J1 總以變、現二義標色相 J2 廣前標變、現之義(分二) K1 別配變、現二相 K2 別解二相差別(分二) L1 釋觸對變壞 L2 釋方所示現(分二) M1 總釋 M2 隨釋 H2 解受蘊相(分二) I1 問 I2 答 H3 解想蘊相(分二) I1 問 I2 答 H4 解行蘊相(分二) I1 問 I2 答 H5 解識蘊相(分二) I1 問 I2 答 G2 辨界相(分三) H1 辨根(分二) I1 眼界相 I2 例餘耳鼻舌身意界相 H2 辨境相(分二) I1 色界相 I2 例餘聲香味觸法界相 H3 辨識相(分二) I1 眼識界相 I2 例餘耳鼻舌身意識界相 G3 辨處相(分二) H1 問 H2 答 F5 釋頌「何建立」問答差別門(分二) G1 辨三科(分二) H1 別立三科(分三) I1 建立蘊(分五) J1 建立色蘊(分二) K1 總問答顯大造體 K2 廣別釋(分二) L1 辨大種(分二) M1 總 M2 別 L2 辨造色(分二) M1 總釋所造 M2 別釋所造(分三) N1 釋五根(分五) O1 眼根 O2 耳根 O3 鼻根 O4 舌根 O5 身根 N2 釋五境(分五) O1 辨色(分四) P1 舉色因 P2 舉能取 P3 列差別 P4 顯共相 O2 辨聲(分四) P1 舉聲因 P2 舉能取 P3 顯共相 P4 列差別 O3 辨香(分三) P1 舉香因 P2 舉能取 P3 顯共相 O4 辨味(分四) P1 舉味因 P2 舉能取 P3 列差別 P4 顯共相 O5 辨觸(分三) P1 舉觸因 P2 舉能取 P3 列差別 N3 解法處色(分二) O1 總標 O2 別釋 J2 建立受蘊(分二) K1 舉五位列七類受(分五) L1 第一位第一類(約所依別) L2 第二位第二類(約行相別) L3 第三位第三類(約依總行別) L4 第四位第四五類(約內身染淨別) L5 第五位第六七類(約外境染淨別) K2 逐難釋 J3 建立想蘊(分二) K1 標三位列七種想(分三) L1 第一位第一種(約所依別) L2 第二位第二三種(約作意別) L3 第三位第四五六七種(約境界別) K2 逐難釋(分二) L1 釋前第二位作意差別 L2 釋前第三位境界差別 J4 建立行蘊(分二) K1 總略標行蘊之體(分二) L1 標蘊主 L2 顯餘法 K2 隨別解釋前所標法(分二) L1 初辨與心相應行蘊(分三) M1 列五十三心所別名 M2 隨別解釋五十三諸心所法(分六) N1 徧行位(分三) O1 思 O2 作意 O3 觸 N2 別境位(分五) O1 欲 O2 勝解 O3 念 O4 三摩地 O5 慧 N3 善位(分十一) O1 信 O2 慚 O3 愧 O4 無貪 O5 無瞋 O6 無癡 O7 勤 O8 安 O9 不放逸 O10 捨 O11 不害 N4 煩惱位(分二) O1 初明鈍五(分五) P1 貪 P2 瞋 P3 慢 P4 無明 P5 疑 O2 後明利五(分二) P1 別釋五(分五) Q1 薩迦耶見 Q2 邊執見 Q3 見取 Q4 戒禁取 Q5 邪見 P2 別問答見(分五) Q1 問答增減(分二) R1 問 R2 答(分二) S1 答增益 S2 答損減 Q2 問答相攝(分二) R1 問答計前後際所有諸見 R2 問答十四不可記事 Q3 釋經毀我(分二) R1 問 R2 答(分二) S1 總略答 S2 列五失名 Q4 我我所別(分二) R1 總問答我我所數(分二) S1 問 S2 答 R2 別問答我所數因(分二) S1 問 S2 答 Q5 明我見緣(分二) R1 問 R2 答 N5 隨煩惱位(分二) O1 明十種一分隨惑(分十) P1 忿 P2 恨 P3 覆 P4 惱 P5 嫉 P6 慳 P7 誑 P8 諂 P9 憍 P10 害 O2 明十種諸分隨惑(分二) P1 解中(分二) Q1 無慚 Q2 無愧 P2 解大八(分八) Q1 惛沈 Q2 掉舉 Q3 不信 Q4 懈怠 Q5 放逸 Q6 忘念 Q7 不正知 Q8 散亂(分二) R1 出體(分二) S1 總出體 S2 廣六種(分二) T1 列名 T2 別釋(分六) U1 自性散亂 U2 外散亂 U3 內散亂 U4 相散亂 U5 麤重散亂 U6 作意散亂 R2 辨業 N6 不定位(分三) O1 睡眠 O2 惡作 O3 尋伺(分二) P1 別辨體(分二) Q1 尋 Q2 伺 P2 總辨業 M3 通釋善染法治障作業 L2 後辨心不相應行(分二) M1 問 M2 答(分二) N1 標列二十三種不相應名 N2 別解釋(分二十三) O1 得 O2 無想定 O3 滅盡定 O4 無想異熟 O5 命根 O6 眾同分 O7 生 O8 老 O9 住 O10 無常 O11 名身 O12 句身 O13 文身 O14 異生性 O15 流轉 O16 定異 O17 相應 O18 勢速 O19 次第 O20 時 O21 方 O22 數 O23 和合 J5 建立識蘊(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略答 L2 廣答(分三) M1 解心 M2 解意(分二) N1 解第七意(分三) O1 出體 O2 釋相應 O3 明有無(分二) P1 明有 P2 明無 N2 解六識無間意 M3 解識(分二) N1 總標六識 N2 別解六識 I2 建立界(分三) J1 略建立(分二) K1 問 K2 答 J2 問答辨蘊不攝法(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略答列八無為名 L2 隨八無為分六科釋(分六) M1 解真如(分二) N1 釋善法真如(分二) O1 略列異名 O2 隨別釋(分七) P1 釋真如 P2 釋無我性 P3 釋空性 P4 釋無相 P5 釋實際 P6 釋勝義 P7 釋法界 N2 別例不善無記 M2 解虛空 M3 解非擇滅 M4 解擇滅 M5 解不動 M6 解想受滅 J3 總明法界所攝 I3 建立處(分二) J1 問 J2 答 H2 總解攝法 G2 對問答界(分二) H1 以內六根與界四句分別(分二) I1 明五根(分二) J1 明眼(分二) K1 問 K2 答 J2 例餘 I2 明意根(分二) J1 問 J2 答 H2 以上下相緣分別(分三) I1 明眼耳境(分二) J1 生長欲界(分二) K1 明眼境(分二) L1 問 L2 答(分二) M1 總辨同地 M2 別釋不同地(分二) N1 標 N2 釋(分二) O1 界繫別 O2 地繫別 K2 例耳境 J2 例生長色界 I2 明鼻舌身境(分二) J1 明欲界有三 J2 明色界唯觸(分二) K1 標觸有 K2 釋香味無 I3 明意境(分四) J1 欲界意 J2 色界意 J3 無色界意 J4 無漏意 F6 釋頌「何次第」問答前後門(分三) G1 蘊次第(分三) H1 問 H2 答(分三) I1 由識住 I2 前為後依等 I3 起染淨 H3 結 G2 界次第(分二) H1 問 H2 答(分三) I1 正明六外界(分三) J1 標 J2 徵 J3 釋 I2 標依六內界 I3 隨明六識界 G3 處次第 F7 釋頌「何義」問答釋名門(分三) G1 蘊義(分二) H1 問 H2 答(分三) I1 積聚義名蘊(分二) J1 明色蘊 J2 例餘蘊 I2 苦相廣大名蘊 I3 荷雜染擔名蘊 G2 界義(分二) H1 問 H2 答界四義 G3 處義(分二) H1 問 H2 答 F8 釋頌「何喻」問答譬況門(分三) G1 舉經 G2 問義 G3 答釋 F9 釋頌「廣分別」問答諸義門(分三) G1 頌總舉 G2 長行釋(分七) H1 實有性等(分四) I1 實有(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實有義 K2 釋幾是實有 K3 釋為何義觀實有 I2 假有(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假有義 K2 釋幾是假有 K3 釋為何義觀假有 I3 世俗有(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世俗有義 K2 釋幾是世俗有 K3 釋為何義觀世俗有 I4 勝義有(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勝義有義 K2 釋幾是勝義有 K3 釋為何義觀勝義有 H2 所知等(分三) I1 所知(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所知義(分二) L1 約五種是所知義(分二) M1 總標(分二) N1 出體 N2 釋義 M2 別釋 L2 約智所行是所知義 K2 釋幾是所知 K3 釋為何義觀所知 I2 所識(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所識義 K2 釋幾是所識 K3 釋為何義觀所識 I3 所通達(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所通達義 K2 釋幾是所通達 K3 釋為何義觀所通達 H3 色等(分六) I1 有色(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色義 K2 釋幾是有色 K3 釋為何義觀有色 I2 無色(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色義 K2 釋幾是無色 K3 釋為何義觀無色 I3 有見(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見義 K2 釋幾是有見 K3 釋為何義觀有見 I4 無見(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見義 K2 釋幾是無見 K3 釋為何義觀無見 I5 有對(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對義(分三) L1 第一義 L2 第二義 L3 第三義 K2 釋幾是有對 K3 釋為何義觀有對 I6 無對(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對義 K2 釋幾是無對 K3 釋為何義觀無對 H4 有漏等(分十二) I1 有漏(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漏義 K2 釋幾是有漏 K3 釋為何義觀有漏 I2 無漏(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漏義 K2 釋幾是無漏 K3 釋為何義觀無漏 I3 有諍(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諍義 K2 釋幾是有諍 K3 釋為何義觀有諍 I4 無諍(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諍義 K2 釋幾是無諍 K3 釋為何義觀無諍 I5 有染(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染義 K2 釋幾是有染 K3 釋為何義觀有染 I6 無染(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染義 K2 釋幾是無染 K3 釋為何義觀無染 I7 依耽嗜(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依耽嗜義 K2 釋幾是依耽嗜 K3 釋為何義觀依耽嗜 I8 依出離(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依出離義 K2 釋幾是依出離 K3 釋為何義觀依出離 I9 有為(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為義 K2 釋幾是有為 K3 釋為何義觀有為 I10 無為(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無為(分三) L1 釋無為義 L2 釋幾是無為 L3 釋何義觀無為 K2 問答辨有、無為(分二) L1 辨無取五蘊是有無為(分二) M1 問 M2 答 L2 依佛說重辨(分二) M1 問 M2 答 I11 世間(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世間義 K2 釋幾是世間 K3 釋為何義觀世間 I12 出世(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出世義(分二) L1 根本智 L2 後得智 K2 釋幾是出世 K3 釋為何義觀出世 H5 已生等(分八) I1 已生(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解三問(分三) L1 釋已生義 L2 釋幾是已生 L3 釋為何義觀已生 K2 附解二十四種已生 I2 非已生(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非已生義 K2 釋幾是非已生 K3 釋為何義觀非已生 I3 能取(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能取義 L2 釋幾是能取 L3 釋為何義觀能取 K2 明四種能取 K3 明能取建立 I4 所取(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所取義 K2 釋幾是所取 K3 釋為何義觀所取 I5 外門(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外門義 K2 釋幾是外門 K3 釋為何義觀外門 I6 內門(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內門義 K2 釋幾是內門 K3 釋為何義觀內門 I7 染污(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染污義 K2 釋幾是染污 K3 釋為何義觀染污 I8 不染污(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不染污義 K2 釋幾是不染污 K3 釋為何義觀不染污 H6 過去世等(分十五) I1 過去(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過去義 K2 釋幾是過去 K3 釋為何義觀過去 I2 未來(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未來義 K2 釋幾是未來 K3 釋為何義觀未來 I3 現在(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現在義 L2 釋幾是現在 L3 釋為何義觀現在 K2 合釋三世為名言事(分二) L1 問 L2 釋 I4 善(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善義 L2 釋幾是善 L3 釋為何義觀善 K2 別釋十三種善 I5 不善(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不善義 L2 釋幾是不善 L3 釋為何義觀不善 K2 別解十二種不善 I6 無記(分二) J1 正釋無記(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正釋三問(分三) M1 釋無記義 M2 釋幾是無記 M3 釋為何義觀為記 L2 別解十四種無記 J2 附釋示現善不善無記法(分二) K1 徵 K2 釋 I7 欲界繫(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欲界繫義 K2 釋幾是欲界繫 K3 釋為何義觀欲界繫 I8 色界繫(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色界繫義 K2 釋幾是色界繫 K3 釋為何義觀色界繫 I9 無色界繫(分二) J1 正釋無色界繫(分二) K1 問 K2 答(分三) L1 釋無色界繫義 L2 釋幾無色界繫 L3 釋為何義觀無色界繫 J2 附釋五種離欲及十種離欲(分二) K1 釋五種離欲 K2 釋十種離欲(分二) L1 總標 L1 別釋 I10 有學(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學義 K2 釋幾是有學 K3 釋為何義觀有學 I11 無學(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學義 K2 釋幾是無學 K3 釋為何義觀無學 I12 非學非無學(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非學非無學義 K2 釋幾是非學非無學 K3 釋為何義觀非學非無學 I13 見所斷(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見所斷義 K2 釋幾是見所斷 K3 釋為何義觀見所斷 I14 修所斷(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修所斷義 K2 釋幾是修所斷 K3 釋為何義觀修所斷 I15 非所斷(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非所斷義 K2 釋幾是非所斷 K3 釋為何義觀非所斷 H7 諸緣等(分十二) I1 緣生(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緣生義 L2 釋幾是緣生 L3 釋為何義觀緣生 K2 別解十種緣生義(分十) L1 相故 L2 分別支故 L3 略攝支故 L4 建立支緣故 L5 建立支業故 L6 支雜染攝故 L7 義故 L8 甚深故(分三) M1 第一義 M2 第二義 M3 第三義 L9 差別故 L10 順逆故 I2 緣(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緣義 L2 釋幾是緣 L3 釋為何義觀緣 K2 別解四緣(分四) L1 因緣(分二) M1 以二習氣顯因緣義 M2 以七種相顯因緣義(分二) N1 總標 N2 別釋(分七) O1 自性 O2 差別(分二) P1 總標數 P2 別釋相 O3 助伴 O4 等行 O5 增益 O6 障礙 O7 攝受 L2 等無間緣 L3 所緣緣(分二) M1 問 M2 答列十二種所緣緣義 L4 增上緣(分二) M1 問 M2 答列九種增上緣義 I3 同分彼同分(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同分彼同分義 K2 釋幾是同分彼同分 K3 釋為何義觀同分彼同分 I4 執受(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執受義 K2 釋幾是執受 K3 釋為何義觀執受 I5 根(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根義 K2 釋幾是根 K3 釋為何義觀根 I6 苦苦性(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苦苦性義 K2 釋幾是苦苦性 K3 釋為何義觀苦苦性 I7 壞苦性(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壞苦性義 K2 釋幾是壞苦性 K3 釋為何義觀壞苦性受 I8 行苦性(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行苦性義 K2 釋幾是行苦性 K3 釋為何義觀行苦性 I9 有異熟(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有異熟義 L2 釋幾是有異熟 L3 釋為何義觀有異熟 K2 釋異熟與異熟生別 I10 食(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正釋三問(分三) L1 釋食義 L2 釋幾是食 L3 釋為何義觀食 K2 別釋四種食差別建立 I11 有上(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有上義 K2 釋幾是有上 K3 釋為何義觀有上 I12 無上(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釋無上義 K2 釋幾是無上 K3 釋為何義觀無上 G3 總結 D2 以三性辨釋三科(分二) E1 總標三種差別 E2 別釋三種差別(分三) F1 徧計所執相差別 F2 所分別相差別 F3 法性相差別 D3 以相等四門辨釋三科(分三) E1 總標四種差別 E2 別釋四種差別(分四) F1 相差別 F2 分別差別 F3 依止差別 F4 相續差別 E3 問答四種何所了知(分四) F1 破我執(分二) G1 問 G2 答 F2 破聚想(分二) G1 問 G2 答 F3 破不作而得雖作而失想(分二) G1 問 G2 答 F4 破安住想(分二) G1 問 G2 答 D4 以外門等六義辨釋三科(分二) E1 總標六義差別名 E2 別釋其義(分六) F1 外門差別 F2 內門差別 F3 長時差別 F4 分限差別 F5 暫時差別 F6 顯示差別 C2 攝品(分二) D1 明攝(分二) E1 總舉攝數 E2 隨別解(分五) F1 體用相似攝(分三) G1 相攝 G2 界攝 G3 種類攝 F2 相從隨順攝(分二) G1 分位攝 G2 伴攝 F3 依假辨體攝(分二) G1 方攝 G2 時攝 F4 全半體用攝(分二) G1 一分攝 G2 具分攝 F5 世俗勝義攝(分二) G1 更互攝(分二) H1 釋蘊、界、處相攝(分三) I1 蘊 I2 界 I3 處 H2 釋諸餘法與三法相攝 G2 勝義攝 D2 明攝利(分二) E1 問 E2 答 C3 相應品(分二) D1 釋相應(分二) E1 標列六種相應 E2 隨釋(分三) F1 辨色聚相應(分三) G1 不相離相應 G2 和合相應 G3 聚集相應 F2 辨五蘊相應(分二) G1 俱有相應 G2 作事相應 F3 辨心心所聚相應(即同行相應)(分二) G1 同行相應體 G2 別釋同行相應有十四種義(分二) H1 釋通相同行相應(分四) I1 他性相應 I2 不相違相應 I3 同時相應 I4 同分界地相應 H2 釋隨增義說同行相應(分五) I1 定不定相應(分三) J1 一切徧行同行相應 J2 染污徧行同行相應 J3 非一切時同行相應 I2 三受相應 I3 依位相應(分二) J1 無間同行相應 J2 有間同行相應 I4 依界相應(分二) J1 外門同行相應 J2 內門同行相應 I5 依曾未曾習相應(分二) J1 曾習同行相應 J2 未曾習同行相應 D2 解勝利(分二) E1 問 E2 答 C4 成就品(分四) D1 明得非得(分二) E1 標(分二) F1 指前相 F2 列差別 E2 釋(分三) F1 種子成就(分二) G1 約三界繫說成不成(分三) H1 欲界 H2 色界 H3 無色界 G2 約對治道說成不成 F2 自在成就 F3 現行成就 D2 釋善根斷非得 D3 釋闕解脫因非得 D4 辨勝利(分二) E1 問 E2 答 B2 決擇分(分二) C1 彰此分總有四品 C2 隨標廣釋(分四) D1 諦品(分三) E1 總標諦決擇有四 E2 隨標釋(分四) F1 苦諦(分二) G1 出苦諦體性(分二) H1 略唯顯體性(分二) I1 解苦諦相(分二) J1 總標 J2 別釋(分三) K1 解有情生(分二) L1 總標生趣 L2 別釋人天(分二) M1 人 M2 天(分三) N1 欲界天 N2 色界天 N3 無色界天 K2 解生所依處(分二) L1 釋三千大千世界處別 L2 釋其成壞 K3 釋二世間所由生起 I2 解非苦諦攝淨土相 H2 廣顯諸經所說苦相差別(分二) I1 明八苦(分四) J1 總標 J2 別釋(分八) K1 生苦 K2 老苦 K3 病苦 K4 死苦 K5 怨憎會苦 K6 愛別離苦 K7 求不得苦 K8 略攝一切五取蘊苦 J3 明八苦與六苦相攝 J4 明八苦與三苦相攝(分二) K1 問 K2 答(分三) L1 前五苦能顯苦苦 L2 次二苦能顯壞苦 L3 後一苦能顯行苦 I2 明二苦(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世俗諦苦 K2 勝義諦苦 G2 辨苦諦四行(分二) H1 解四共相(分二) I1 標 I2 釋(分四) J1 釋無常相(分二) K1 略標十二種無常 K2 別釋(分三) L1 初七種通內外(分二) M1 觀所無 M2 觀所有(分三) N1 觀微細無常(分二) O1 壞滅相 O2 變異相 N2 觀外麤無常 N3 觀世無常(分三) O1 現前相 O2 法爾相 O3 剎那相 L2 次三種唯內(分三) M1 相續相 M2 病等相 M3 種種心行轉相 L3 後二種唯外(分二) M1 資產興衰相 M2 器世成壞相(分三) N1 所成壞 N2 明災頂(分二) O1 由外災成壞處所 O2 不由外災成壞處所 N3 明小中大劫(分二) O1 正釋小中大劫(分三) P1 明小三災 P2 明中劫(分二) Q1 明人壽增減 Q2 明世界成壞 P3 明大劫 O2 兼顯色無色諸天壽量(分二) P1 正明由劫顯壽 P2 附釋三種死沒(分二) Q1 引經 Q2 釋義(分三) R1 壽盡 R2 福盡 R3 業盡 J2 釋苦相(分二) K1 辨別指前 K2 釋經意(分二) L1 引經 L2 以三復次釋(分三) M1 初以三無常釋(分二) N1 釋(分三) O1 生分無常 O2 滅分無常 O3 俱分無常 N2 引證成前 M2 第二復次 M3 第三復次 J3 釋空相(分二) K1 正明空性(分二) L1 總明空有 L2 別釋空有(分三) M1 別明空(分二) N1 問 N2 答 M2 別明有(分二) N1 問 N2 答 K2 別明三種空性(分二) L1 標列 L2 別釋 J4 釋無我相(分二) K1 正釋無我相 K2 引經證成(分二) L1 證無我 L2 證非我相(分三) M1 總觀義 M2 別釋經 M3 結成 H2 重逐難釋(分二) I1 廣前無常(分二) J1 逐難釋外器無常(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總標 L2 別以八故釋色等念念滅 J2 釋麤細色(分二) K1 釋大造(分二) L1 問 L2 答(分二) M1 總答 M2 別答(分二) N1 正解大種多少(分二) O1 正解相 O2 解多少 N2 正解所造多少(分二) O1 正解相 O2 解多少 K2 解極微(分二) L1 釋唯假立 L2 辨建立因(分二) M1 第一因 M2 第二因 I2 廣前苦(分二) J1 廣內苦(分二) K1 略標八種差別 K2 別釋(分二) L1 依異生(分二) M1 初三欲界(分三) N1 廣大不寂靜苦 N2 寂靜苦 N3 寂靜不寂靜苦 M2 上二界(分二) N1 色界 N2 無色界 L2 依聖(分三) M1 有學 M2 無學 M3 菩薩等 J2 廣死生苦(分三) K1 明死有(分二) L1 明將死正死(分二) M1 總標三性心死 M2 別釋(分三) N1 善心死 N2 不善心死 N3 無記心死 L2 明死相(分二) M1 淨行者死相 M2 不淨行者死相 K2 明中有(分十) L1 現前相(分二) M1 不淨行者中有相 M2 修淨行者中有相 L2 現前處所 L3 別名 L4 壽量 L5 造業 L6 觀見同類有情 L7 形似當生處形 L8 所趣無礙 L9 終沒結生 L10 起惑資生 K3 明生有 F2 集諦(分二) G1 問 G2 答(分三) H1 總略答(分二) I1 明二法為集 I2 引經名集由愛最勝(分二) J1 明四種愛 J2 解愛最勝 H2 廣分別答(分二) I1 煩惱(分二) J1 總以因觀諸煩惱 J2 別釋(分十) K1 數 K2 相 K3 緣起 K4 境界(分四) L1 總明緣煩惱及事 L2 明上下相緣(分二) M1 下地緣上 M2 上地緣下 L3 明無漏緣(分二) M1 明不親緣 M2 釋說所緣 L4 明有無事緣(分二) M1 總標二種 M2 別釋二種 K5 相應(分二) L1 本惑(分六) M1 貪 M2 瞋 M3 慢 M4 無明 M5 見 M6 疑 L2 隨惑(分三) M1 小十 M2 中二 M3 大五 K6 差別(分三) L1 總標二十四種煩惱差別 L2 別釋(分二十四) M1 結(分二) N1 問 N2 答(分二) O1 總標九結 O2 別釋(分九) P1 愛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2 恚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3 慢結(分二) Q1 出體(分二) R1 標七慢名 R2 別釋(分七) S1 慢 S2 過慢 S3 慢過慢 S4 我慢 S5 增上慢 S6 下劣慢 S7 邪慢 Q2 明過 P4 無明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5 見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6 取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7 疑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8 嫉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P9 慳結(分二) Q1 出體 Q2 明過 M2 縛(分二) N1 釋三種縛(分二) O1 標名 O2 別釋(分三) P1 貪縛 P2 瞋縛 P3 癡縛 N2 釋縛名 M3 隨眠(分二) N1 標種七名 N2 別釋(分二) O1 別釋七種隨眠 O2 以三求配釋七種隨眠(分三) P1 欲求 P2 有求 P3 邪梵行求 M4 隨煩惱(分二) N1 通名 N2 別名(分二) O1 標三名 O2 釋立三所以(分二) P1 釋得名 P2 引經證 M5 纏(分二) N1 出體釋名 N2 釋四時為障 M6 暴流(分二) N1 出體釋義(分二) O1 出四暴流體 O2 釋暴流義 N2 配釋三求者 M7 軛(分三) N1 出體標四軛名 N2 釋軛義 N3 配三求 M8 取(分二) N1 出體釋義(分二) O1 出體標四取名 O2 釋取義 N2 廣別釋(分二) O1 釋執取諍根(分二) P1 第一取 P2 後三取 O2 釋執取後有 M9 繫(分二) N1 出體釋名(分二) O1 出體標四繫名 O2 釋繫名 N2 別釋四種心亂因 M10 蓋(分二) N1 出體釋義(分二) O1 出體標五蓋名 O2 釋蓋義 N2 別釋於三位為障 M11 株杌(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2 垢(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3 燒害(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4 箭(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5 所有(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6 惡行(分二) N1 出體釋名(分二) O1 出體 O2 釋名 N2 釋依立三不善根(分三) O1 總標 O2 別釋 O3 結得二名 M17 漏(分二) N1 出體釋名(分二) O1 出體 O2 釋名 N2 釋三漏義 M18 匱(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19 熱(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20 惱(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21 諍(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22 熾然(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23 稠林(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M24 拘礙(分二) N1 出體 N2 釋名 L3 結指 K7 邪行(分三) L1 別釋十惑起邪行因(分六) M1 貪瞋 M2 慢 M3 前三見 M4 後二見 M5 疑 M6 無明 L2 總釋十惑皆迷四諦起諸邪行(分二) M1 迷苦集 M2 迷滅道 K8 界(分三) L1 明界地具惑多少 L2 明界地五受相應(分二) M1 明別相應(分七) N1 貪 N2 瞋 N3 慢 N4 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 N5 邪見 N6 疑 N7 無明 M2 問答一切與捨相應道理(分二) N1 問 N2 答 L3 煩惱界繫在識差別(分二) M1 明所在識(分二) N1 貪瞋無明 N2 慢見疑 M2 明緣事轉 K9 眾(分二) L1 總標 L2 別釋(分二) M1 明見所斷(分二) N1 列四種所斷 N2 明見所斷惑數(分二) O1 別明三界見所斷惑數(分三) P1 欲界(分二) Q1 見苦所斷 Q2 例見集滅道所斷 P2 色界 P3 無色界 O2 總明見所斷惑數 M2 明修所斷(分二) N1 別明三界修所斷惑數(分三) O1 欲界 O2 色界 O3 無色界 N2 總明修所斷惑數 K10 斷(分二) L1 總標 L2 別釋(分三) M1 如此差別斷(分二) N1 列三義 N2 別釋三(分三) O1 徧智 O2 遠離 O3 得對治 M2 由此作意斷(分二) N1 釋唯總緣作意能斷 N2 別釋無常等行 M3 從此而得斷(分二) N1 問 N2 答(分二) O1 簡非 O2 明是 I2 煩惱增上所生業(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略標二五業(分二) L1 明二業 L2 標五業(分二) M1 略標 M2 釋義 K2 廣釋初所標(分二) L1 標思業思已業 L2 廣此二業(分三) M1 廣前思已業(分五) N1 正明根本業道(分二) O1 總標善不善業 O2 別釋(分二) P1 不善業 P2 善業 N2 以五門分別業道(分二) O1 總標 O2 別列 N3 明故思業(分二) O1 明五種故思業(分二) P1 引經問 P2 答標五種業名 O2 明受異熟(分二) P1 明二業受異熟 P2 釋作及增長 N4 明決定業(分二) O1 引經問 O2 答標三種決定 N5 明異熟(分五) O1 不善業道果(分三) P1 異熟果 P2 等流果 P3 增上果 O2 善業道果(分三) P1 異熟果 P2 等流果 P3 增上果 O3 引滿果(分二) P1 總標 P2 別釋 O4 明一多果業(分四) P1 一業一身 P2 一業多身 P3 多業一身 P4 多業多身 O5 業受果(分二) P1 問 P2 答 M2 廣思業(分五) N1 標解福等三業(分二) O1 標三業 O2 別釋三業 N2 解經無明發業差別(分二) O1 問 O2 答(分二) P1 標二種愚 P2 別釋由二愚發諸行 N3 解不善業道三根為加行究竟(分四) O1 殺生麤惡語瞋恚業道 O2 不與取欲邪行貪欲業道 O3 虛誑語離間語雜穢語業道 O4 邪見業道 N4 解共不共業等經(分二) O1 引經 O2 問答釋(分二) P1 解共不共(分三) Q1 共業 Q2 不共業 Q3 共不共業 P2 解強劣力業(分二) Q1 解強力業(分二) R1 問 R2 答(分二) S1 釋十種強力業(分十) T1 第一種 T2 第二種 T3 第三種 T4 第四種 T5 第五種 T6 第六種 T7 第七種 T8 第八種 T9 第九種 T10 第十種 S2 由九因發強力業 Q2 解劣力業 N5 解受異熟經(分二) O1 引經起問 O2 釋經密意(分二) P1 遮解 P2 開解 M3 雙解思業思已業(分七) N1 解律儀等三業(分二) O1 標 O2 釋(分三) P1 釋律儀業(分二) Q1 列三 Q2 釋三(分三) R1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分二) S1 列七眾 S2 隨別釋(分二) T1 建立三類所因(分三) U1 出家律儀 U2 近事律儀 U3 近住律儀 T2 問答近事果戒受人寬狹(分二) U1 問答受(分二) V1 問 V2 答 U2 問答人(分二) V1 問 V2 答(分二) W1 明遮不遮 W2 別列五種半擇迦 R2 靜慮律儀所攝業 R3 無漏律儀所攝業 P2 釋不律儀業(分二) Q1 釋不律儀業 Q2 釋不律儀者 P3 釋非律儀非不律儀業 N2 解順三受業(分二) O1 列三 O2 釋三(分三) P1 順樂受業 P2 順苦受業 P3 順不苦不樂受業 N3 解順現受等三業(分二) O1 列名 O2 釋所以(分三) P1 順現法受業(分二) Q1 釋業名 Q2 舉三四類證 P2 順生受業(分二) Q1 釋業名 Q2 舉二證 P3 順後受業 N4 解黑黑等四業(分二) O1 列名 O2 別釋(分四) P1 黑黑異熟業 P2 白白異熟業 P3 黑白黑白異熟業(分二) Q1 正釋 Q2 別以方便意樂釋黑白 P4 非黑白無異熟業 N5 解三染三淨業 N6 解施戒等清淨業(分二) O1 標舉總說 O2 別顯(分二) P1 明施業(分三) Q1 施業(分二) R1 以四因釋施業 R2 別釋 Q2 施圓滿(分二) R1 以三故釋 R2 以六故釋 Q3 施物圓滿(分二) R1 標五故釋圓滿 R2 結上 P2 明戒業(分三) Q1 釋經五文(分二) R1 標六句 R2 別釋三(分五) S1 成就尸羅 S2 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 S3 軌則所行皆悉圓滿 S4 見微細罪生大怖畏 S5 於諸學處善能受學 Q2 別釋經中戒義(分二) R1 標 R2 釋(分十四) S1 防護身語 S2 身語具足圓滿 S3 身語清淨現行 S4 身語極善現行 S5 身語無罪現行 S6 身語無害現行 S7 身語隨順現行 S8 身語隨隱顯現行 S9 身語親善現行 S10 身語應儀現行 S11 身語敬順現行 S12 身語無熱現行 S13 身語不惱現行 S14 身語無悔現行 N7 解自業等經(分二) O1 列六業 O2 別釋(分六) P1 釋皆由自業 P2 釋業所乖諍 P3 釋從業所生 P4 釋依業出離 P5 釋有情高下 P6 釋有情勝劣 K3 明可思議不可思議等業(分二) L1 解世間(分三) M1 解業異熟異(分二) N1 引經業異熟不可思議 N2 釋業異熟有可思議有不可思議(分二) O1 問 O2 答(分二) P1 釋可思議 P2 釋不可思議(分二) Q1 異熟 Q2 業 M2 解外增上果 M3 解未尼等世事 L2 解出世間(分三) M1 明威德業用 M2 明十自在業用 M3 明佛所作等業用 H3 明四行相(分二) I1 標 I2 釋(分四) J1 因相 J2 集相 J3 生相 J4 緣相 F3 滅諦(分二) G1 以六義分別滅諦(分二) H1 總標 H2 別釋(分六) I1 辨體(分三) J1 總出體 J2 引經證(分二) K1 引頌 K2 長行 J3 結成 I2 明深(分三) J1 總顯非四句 J2 釋 J3 引證(分二) K1 引經 K2 釋 I3 假實(分二) J1 世俗 J2 勝義 I4 因果(分二) J1 不圓滿 J2 圓滿 I5 勝劣(分二) J1 無莊嚴 J2 有莊嚴 I6 根本(分四) J1 有餘 J2 無餘 J3 最勝 J4 差別(分二) K1 舉經 K2 別釋(分二) L1 釋標句 L2 釋別句(分三) M1 初七依所滅辨名差別(分七) N1 永出 N2 永吐 N3 盡 N4 離欲 N5 滅 N6 寂靜 N7 沒 M2 釋自通名(分二十一) N1 無為 N2 難見 N3 不轉 N4 不卑屈 N5 甘露 N6 無漏 N7 舍宅 N8 州渚 N9 弘濟 N10 歸依 N11 勝歸趣 N12 不死 N13 無熱惱 N14 無熾然 N15 安隱 N16 清涼 N17 樂事 N18 趣吉祥 N19 無病 N20 不動 N21 涅槃 M3 對苦諦辨名(分五) N1 無生 N2 無起 N3 無造 N4 無作 N5 不生 G2 辨四行相(分二) H1 總標 H2 別釋(分四) I1 滅相 I2 靜相 I3 妙相 I4 離相 F4 道諦(分三) G1 問 G2 答(分二) H1 略行相作用顯之 H2 依位顯體(分二) I1 列五道名 I2 隨別釋(分五) J1 資糧道 J2 加行道(分二) K1 總標 K2 別釋(分四) L1 煖法 L2 頂法 L3 順諦忍法 L4 世第一法 J3 見道(分二) K1 問 K2 答(分三) L1 明見道體相(分二) M1 明見道體 M2 明見道真相差別(分二) N1 明真見道(分二) O1 總出體 O2 顯差別 N2 明相見道(分三) O1 列十六智 O2 別牒解釋(分二) P1 明苦諦四智(分四) Q1 苦法智忍 Q2 苦法智 Q3 苦類智忍 Q4 苦類智 P2 類餘三諦 O3 總料簡(分三) P1 釋法類智差別 P2 釋名無相觀者 P3 顯十六心剎那總名見道(分二) Q1 明十六心剎那名見道 Q2 別釋心剎那 L2 明聖輪(分二) M1 標 M2 釋(分四) N1 安立 N2 思惟 N3 證受 N4 圓滿 L3 釋經說見道處義(分二) M1 釋三句經(分二) N1 總 N2 別釋 M2 釋九句經(分二) N1 總 N2 別釋(分九) O1 見法 O2 得法 O3 極通達法 O4 究竟堅法 O5 越度一切希望 O6 越度一切疑惑 O7 不假他緣 O8 於大師教餘不能引 O9 於諸法中得無所畏 J4 修道(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列 L2 釋(分二) M1 釋前所標顯名類(分二) N1 別解九義分三對(分三) O1 世出世間對(分二) P1 世間道(分二) Q1 列世間八定 Q2 依此八以四種相分別(分二) R1 列 R2 釋(分四) S1 雜染(分三) T1 標列四無記根 T2 別釋 T3 結染 S2 清白 S3 建立(分二) T1 列四種 T2 隨別釋(分四) U1 支分建立(分二) V1 明支分建立(分二) W1 四靜慮具支多少(分四) X1 初靜慮五支 X2 第二靜慮四支 X3 第三靜慮五支 X4 第四靜慮四支 W2 總解立支所由 V2 明無色不立支所以 U2 等至建立(分二) V1 標由七作意入八地 V2 列七種作意名 U3 品類建立(分二) V1 明三品修因(分二) W1 初靜慮 W2 例餘定 V2 明三品修果(分三) W1 初靜慮 W2 例釋餘靜慮 W3 別釋四無色(分二) X1 釋不立生果差別 X2 釋有高下勝劣 U4 名想建立(分二) V1 明初靜慮所攝定 V2 例餘靜慮無色所攝定 S4 清淨 P2 出世間道(分三) Q1 明出世間道體 Q2 明此所依(分二) R1 明智及相應所依定地 R2 明非想非為智依 Q3 明滅定亦出世間(分二) R1 標滅定體是出世間 R2 辨地依(分二) S1 明初後起地 S2 明不起地 O2 三品對(分三) P1 軟道(分二) Q1 列三品道 Q2 捨三品煩惱 P2 中道(分二) Q1 列三品道 Q2 捨三品煩惱 P3 上道(分二) Q1 列三品道 Q2 捨三品煩惱 O3 四道對(分四) P1 加行道 P2 無間道 P3 解脫道 P4 勝進道(分三) Q1 第一解 Q2 第二解 Q3 第三解 N2 傍乘義辨修前法(分二) O1 總標四種修 O2 別釋(分二) P1 第一解(分四) Q1 得修 Q2 習修 Q3 除去修 Q4 對治修 P2 第二解(分四) Q1 得修 Q2 習修 Q3 除去修 Q4 對治修(分二) R1 釋對治修 R2 別明四種對治(分二) S1 列名 S2 別釋 M2 釋前所標不顯名類(分二) N1 解五類十一道(分二) O1 列略釋(分二) P1 列十一道名 P2 結屬 O2 廣別釋(分五) P1 一切菩提分法(分二) Q1 總標由五門建立 Q2 別釋(分七) R1 四念住(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 S3 助伴 S4 修習(分二) T1 釋於內等身心法修循身等觀(分二) U1 總標 U2 別釋(分二) V1 釋於內等身修循身觀(分二) W1 釋內等身 W2 釋修循身觀 V2 釋於內等受心法修循受等觀(分二) W1 釋內等受(分二) X1 釋受 X2 例心法 W2 例釋循受等觀 T2 釋九種修習差別(分二) U1 總標 U2 別釋(分九) V1 欲 V2 勤 V3 策 V4 勵 V5 勇猛 V6 不息 V7 正念 V8 正知 V9 不放逸 S5 修果 R2 四正斷(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 S3 助伴 S4 修習(分二) T1 總標 T2 別釋(分二) U1 總說 U2 別說(分二) V1 勤所依止 V2 正勤等三 S5 修果 R3 四神足(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 S3 助伴(分二) T1 總標 T2 別釋(分二) U1 第一解(分四) V1 欲 V2 勤 V3 心 V4 觀 U2 第二解(分四) V1 欲 V2 勤 V3 心 V4 觀 S4 修習(分二) T1 釋修八種斷行(分二) U1 總標列名 U2 略攝為四 T2 釋二種修 S5 修果(分三) T1 第一種果 T2 第二種果 T3 第三種果 R4 五根(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 S3 助伴 S4 修習(分五) T1 信 T2 精進 T3 念 T4 定 T5 慧 S5 修果(分二) T1 第一種果 T2 第二種果 R5 五力(分二) S1 例同五根 S2 顯差別義 R6 七覺支(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分二) T1 總列 T2 別釋(分二) U1 分釋前四覺支 U2 合釋後三覺支(分二) V1 釋立支 V2 釋所以 S3 助伴 S4 修習(分二) T1 標舉四門修習 T2 以四句屬配四諦 S5 修果 R7 八聖道支(分五) S1 所緣 S2 自體(分二) T1 標 T2 釋(分六) U1 正見 U2 正思惟 U3 正語正業正命 U4 正精進 U5 正念 U6 正定 S3 助伴 S4 修習 S5 修果 P2 四種正行(分二) Q1 標 Q2 釋 P3 四種法跡(分二) Q1 標 Q2 釋 P4 奢摩他毗缽舍那(分三) Q1 明奢摩他九種住心 Q2 明毗缽舍那四種觀行 Q3 合解(分二) R1 標 R2 釋(分四) S1 第一類 S2 第二類 S3 第三類 S4 第四類 P5 三無漏根(分二) Q1 標 Q2 釋(分三) R1 未知當知根 R2 已知根 R3 具知根 N2 釋修義(分二) O1 釋依初靜慮道修欲繫善根 O2 例釋依一切上地道修下善根 J5 究竟道(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總標(分二) M1 例諸究竟道法 M2 別釋十無學法 L2 別解(分八) M1 一切麤重 M2 繫得 M3 離繫得 M4 金剛喻定(分二) N1 出體 N2 釋(分二) O1 以二道釋(分二) P1 總標 P2 別釋 O2 以四義釋(分二) P1 標 P2 引經證 M5 無間轉依(分二) N1 標 N2 釋 M6 盡智 M7 無生智 M8 十無學法 G3 辨四行相(分二) H1 總標 H2 別釋(分四) I1 道相 I2 如相 I3 行相 I4 出相 E3 問答分別十六行世出世間有何差別(分二) F1 問答世出世行差別(分二) G1 問 G2 答(分二) H1 標三因 H2 釋(分二) I1 世間行 I2 出世間行 F2 釋出世行無分別而善悟入(分二) G1 約無常行釋 G2 例餘行 D2 法品(分二) E1 問 E2 答(分二) F1 明三乘通法(分三) G1 因前所詮諦理辨能詮教法(分二) H1 明十二分教(分二) I1 總標 I2 別釋(分十二) J1 契經(分二) K1 正釋 K2 因解如來說法十利 J2 應頌(分二) K1 第一義 K2 第二義 J3 記別(分二) K1 第一義 K2 第二義 J4 諷誦 J5 自說 J6 緣起(分二) K1 第一義 K2 第二義 J7 譬喻 J8 本事 J9 本生 J10 方廣(分二) K1 總出體 K2 釋異名(分二) L1 標三名 L2 問答辨(分三) M1 方廣 M2 廣破 M3 無比 J11 希法 J12 論議 H2 明三藏相攝及建立義(分三) I1 三二藏相攝(分二) J1 明三二藏 J2 明教藏相攝 I2 建立三藏所因(分二) J1 問 J2 答(分三) K1 第一釋 K2 第二釋 K3 第三釋 G2 乘前所辨以顯能所緣行法(分二) H1 明資糧位(分三) I1 辨三藏法能緣之體(分二) J1 問 J2 答 I2 辨於法能緣行相事(分二) J1 引經四義 J2 別釋之 I3 別顯於法所緣差別(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標 K2 釋(分二) L1 釋徧滿所緣定止觀體(分三) M1 標列 M2 別釋(分四) N1 有分別影像所緣 N2 無分別影像所緣 N3 事邊際所緣(分二) O1 標 O2 釋(分二) P1 盡所有性 P2 如所有性 N4 所作成就所緣 M3 明如所有性中十六行與三解脫相攝 L2 釋後三所緣明正修行(分三) M1 淨行所緣初位修 M2 善巧所緣中位修(分二) N1 總標 N2 逐難釋(分二) O1 處非處善巧應云何觀 O2 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M3 淨惑所緣後位修 H2 明加行位(分三) I1 明加行位方便即四道理(分二) J1 標 J2 釋(分四) K1 觀待道理 K2 作用道理 K3 證成道理 K4 法爾道理 I2 正明四加行(分二) J1 四尋思(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標 L2 釋(分四) M1 名尋思 M2 事尋思 M3 自體假立尋思 M4 差別假立尋思 J2 四如實智(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標 L2 釋(分四) M1 名尋思所引如實智 M2 事尋思所引如實智 M3 自體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M4 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I3 明五瑜伽通前方便根本二加行位能入見道(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標 K2 釋(分五) L1 持 L2 任(作) L3 鏡 L4 明(分二) M1 正釋 M2 引經證 L5 依 G3 合辨文義等善巧(分二) H1 明善巧(分五) I1 問答法善巧 I2 問答義善巧 I3 問答文善巧 I4 問答詞善巧 I5 問答前際後際密意善巧 H2 明住法(分二) I1 問 I2 答(分二) J1 釋住不住法(分二) K1 不名住法 K2 住法 J2 因釋聞思修(分二) K1 釋聞思 K2 釋修(分二) L1 總標 L2 別釋 F2 明菩薩別法(分六) G1 明名體(分二) H1 明方廣體(分二) I1 問方廣為波羅蜜多藏 I2 答方廣說波羅蜜多九義 H2 明方廣名(分二) I1 問 I2 答 G2 明乖違方廣(分二) H1 不解生怖(分二) I1 問 I2 答 H2 生解不出(分二) I1 問 I2 答(分二) J1 理答 J2 引證(分二) K1 總 K2 別顯二十八見(分三) L1 明十七見 L2 明次十見 L3 明後一見 G3 釋方廣密意(分二) H1 解無自性(分二) I1 問 I2 答(分二) J1 唯依依他性解 J2 依三性解 H2 例解無生無滅等經(分二) I1 問 I2 答 G4 明決了方廣(分二) H1 解意趣(分二) I1 標 I2 徵列 H2 解祕密(分二) I1 標 I2 徵列 G5 明方廣果(分二) H1 問 H2 答(分二) I1 總標答 I2 別列答 G6 明方廣生福(分二) H1 問 H2 答 D3 得品(分二) E1 問 E2 答(分二) F1 略答 F2 廣答(分三) G1 廣補特伽羅能證(分三) H1 列七類 H2 隨別顯(分七) I1 病行差別七種 I2 出離差別三種 I3 任持差別三種 I4 方便差別二種 I5 果差別二十七種 I6 界差別(分三) J1 三界異生有學無學 J2 欲色界菩薩 J3 欲界獨覺及如來 I7 修行差別五種 H3 別牒釋(分二) I1 別牒七類釋(分七) J1 病行差別(分四) K1 貪行 K2 例瞋等行 K3 等分行 K4 薄塵行 J2 出離差別(分三) K1 聲聞乘 K2 獨覺乘 K3 菩薩乘 J3 任持差別(分二) K1 釋解脫決擇(分二) L1 順解脫分(分三) M1 未具資糧 M2 已具未具資糧 M3 已具資糧 L2 順決擇分(分三) M1 未具資糧 M2 已具未具資糧 M3 已具資糧 K2 料簡(分二) L1 解決擇三品之位 L2 解二位退不退相 J4 方便差別(分二) K1 隨信行 K2 隨法行 J5 果差別(分六) K1 依加行差別(分二) L1 信勝解 L2 見至 K2 依定差別(即身證) K3 依障差別(分二) L1 慧解脫 L2 俱分解脫 K4 依道差別(分八) L1 預流向 L2 預流果(分二) M1 釋 M2 辨(分二) N1 明誰能得果(分二) O1 次第得果 O2 超越得果 N2 問答但斷三結得預流果(分二) O1 問 O2 答(分二) P1 第一解 P2 第二解 L3 一來向 L4 一來果 L5 不還向 L6 不還果(分二) M1 釋 M2 辨斷五順下分結得果(分二) N1 問 N2 答 L7 阿羅漢向 L8 阿羅漢果(分二) M1 釋 M2 辨斷五順上分結得果(分二) N1 問 N2 答 K5 依生差別(分八) L1 極七返有 L2 家家 L3 一間 L4 中般涅槃三種 L5 生般涅槃 L6 無行般涅槃 L7 有行般涅槃 L8 上流(分二) M1 釋(分二) N1 第一種上流 N2 第二種上流 M2 別釋五淨居(分二) N1 標五品修 N2 明如次生五淨居 K6 依退不退差別(分六) L1 退法阿羅漢 L2 思法阿羅漢 L3 護法阿羅漢 L4 住不動阿羅漢 L5 堪達阿羅漢 L6 不動法阿羅漢 J6 界差別(分三) K1 三界異生有學無學(分二) L1 欲界(分三) M1 異生 M2 有學 M3 無學 L2 例色無色界 K2 欲色界菩薩 K3 欲界獨覺及不思議如來 J7 修行差別(分五) K1 勝解行菩薩 K2 增上意樂行菩薩 K3 有相行菩薩 K4 無相行菩薩 K5 無功用行菩薩 I2 釋預流頓漸出離(分二) J1 標列 J2 別釋(分二) K1 漸出離 K2 頓出離(分二) L1 顯行相 L2 釋不定 G2 廣現觀所證(分三) H1 總明現觀(分二) I1 標列 I2 別釋(分十) J1 法現觀 J2 義現觀(分二) K1 釋 K2 別釋諦察法忍 J3 真現觀(分二) K1 得見道 K2 得現觀邊安立諦世俗智 J4 後現觀 J5 寶現觀 J6 不行現觀 J7 究竟現觀 J8 聲聞現觀 J9 獨覺現觀 J10 菩薩現觀 H2 明聲聞菩薩現觀差別(分二) I1 問 I2 答(分二) J1 標列十一種差別 J2 別列十種果差別 H3 明現觀所攝功德(分二) I1 問答(分二) J1 問 J2 答(分二) K1 答攝 K2 別徵顯(分二) L1 徵 L2 列 I2 隨前各以五門解釋(分十九) J1 四無量(分二) K1 列 K2 釋(分四) L1 慈無量 L2 悲無量 L3 喜無量 L4 捨無量 J2 八解脫(分二) K1 標指 K2 別釋(分五) L1 有色觀諸色解脫 L2 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 L3 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 L4 四無色解脫(分二) M1 釋無邊空處 M2 例餘三無色解脫 L5 想受滅解脫 J3 八勝處(分四) K1 標指 K2 隨標釋(分二) L1 釋前四勝處由第一第二解脫建立 L2 釋後四勝處由第三解脫所建立 K3 料簡 K4 別釋其義 J4 十徧處(分三) K1 正釋 K2 辨建立地等 K3 釋解脫成滿 J5 無諍 J6 願智 J7 四無礙解(分二) K1 標列 K2 別釋(分四) L1 法無礙解 L2 義無礙解 L3 訓詞無礙解 L4 辯才無礙解 J8 六神通(分二) K1 標列 K2 別釋(分六) L1 神境通 L2 天耳通 L3 心差別通 L4 宿住隨念通 L5 死生通 L6 漏盡通 J9 相、隨好 J10 四清淨(分二) K1 標列 K2 別釋(分四) L1 依止清淨 L2 境界清淨 L3 心清淨 L4 智清淨 J11 十力(分二) K1 標列 K2 別(分三) L1 處非處智力 L2 自業智力 L3 例餘力 J12 四無畏(分二) K1 標列 K2 別釋(分四) L1 正等覺無畏 L2 漏盡無畏 L3 障法無畏 L4 出苦道無畏 J13 三念住 J14 三不護 J15 無忘失法 J16 永斷習氣 J17 大悲 J18 十八不共佛法 J19 一切種妙智 I3 明功德作業(分二) J1 明所依(分二) K1 問 K2 答(分二) L1 辨所依(分三) M1 明內外共法 M2 明大小乘共法 M3 明引發所因 L2 辨作用自性(分二) M1 標 M2 指 J2 作業(分十九) K1 無量 K2 解脫 K3 勝處 K4 徧處 K5 無諍 K6 願智 K7 無礙解 K8 神通 K9 相隨好 K10 清淨 K11 力(分二) L1 標十種業 L2 釋力名 K12 無畏 K13 念住 K14 不護 K15 無忘失法 K16 永斷習氣 K17 大悲 K18 不共佛法 K19 一切種妙智 G3 合辨能證所證(分五) H1 得果捨向 H2 明三乘涅槃差別(分二) I1 明二乘頓捨 I2 明菩薩無盡 H3 辨現觀相違之諸無記事 H4 明菩薩與四果異同(分四) I1 明非初果 I2 明非二果 I3 明非三果 I4 明亦成阿羅漢 H5 辨應修五種善巧(分二) I1 標名 I2 別釋(分五) J1 所知境善巧 J2 方便善巧(分二) K1 標 K2 列 J3 虛妄分別善巧(分二) K1 標列十種虛妄分別 K2 更就散亂分別分為十種 J4 無分別善巧(分二) K1 標釋(分二) L1 標三種無分別 L2 明三種人應知其相 K2 顯無戲論無分別復離五相 J5 於時時中應修練根 D4 論議品(分二) E1 略問答(分二) F1 問 F2 答 E2 廣別釋(分七) F1 義決擇(分二) G1 標 G2 釋(分二) H1 列 H2 辨(分六) I1 自性義 I2 因義 I3 果義 I4 業義 I5 相應義 I6 轉義 F2 釋決擇(分二) G1 總釋 G2 別釋(分二) H1 以六義釋 H2 以十四門釋 F3 分別顯示決擇 F4 等論決擇(分二) G1 問答等 G2 立破等 F5 攝決擇(分二) G1 總標 G2 徵列 F6 論軌決擇(分二) G1 略標釋 G2 廣分別(分七) H1 論體(分二) I1 標列 I2 別釋 H2 論處 H3 論依(分二) I1 標列 I2 別釋(分二) J1 所成立(分二) K1 自性 K2 差別 J2 能成立(分八) K1 立宗 K2 立因 K3 立喻 K4 合 K5 結 K6 現量 K7 比量 K8 聖教量 H4 論莊嚴(分二) I1 釋 I2 列 H5 論負(分二) I1 標 I2 釋(分三) J1 捨言 J2 言屈 J3 言過 H6 論出離(分二) I1 第一解 I2 第二解 H7 論多所作法(分二) I1 明三種興論定所須法(分二) J1 標 J2 釋 I2 明觀察十二處法不應興論(分二) J1 標 J2 引經釋(分二) K1 引經 K2 明十二處 F7 祕密決擇(分二) G1 總標 G2 引經別解(分五) H1 第一經 H2 第二經 H3 第三經 H4 第四經 H5 第五經 A3 釋名彰意分(分二) B1 問 B2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