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五識身相應地意地 B1 結前生後總辨勝利 B2 依地正辨 C1 簡擇別明二地 C2 問答正辨 D1 別決擇 E1 略明六種善巧 F1 辨心意識門 G1 決擇心意識義(三問) H1 牒前已明而興三問 I1 牒前本識為所決擇 I2 開三問端為問由致 I3 正設三問合興決擇 H2 依問正答 I1 答第一問:有 J1 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 J2 如世尊言 J3 阿陀那識甚深細 J4 一切種子如暴流 J5 我於凡、愚、不開演 J6 恐彼分別執為我 I2 答第二問:有因緣 J1 初頌及長行標起(阿賴耶識)八相 J2 次第解釋 K1 第一相:以「執受」證阿賴耶識有 L1 問 L2 解 M1 第一因 M2 第二因 M3 第三因 M4 第四因 M5 第五因 L3 結 K2 第二相:以最「初」生起識證阿賴耶識有 K3 第三相:以意識「明了」證諸識俱轉 K4 第四相:以「種子」證阿賴耶識有 K5 第五相:以「業」用證諸識俱轉 K6 第六相:以「身受」證阿賴耶識有 K7 第七相:以「無心定」證阿賴耶識有 K8 第八相:以「命終」識證阿賴耶識有 I3 答第三問:廣分別義(由五相分別阿賴耶識義) J1 總答 J2 分別答 K1 建立所緣轉相 K2 建立相應轉相 K3 建立互為緣性轉相 L1 問 L2 解 M1 明賴耶與轉識為二緣 M2 明轉識與彼賴耶亦為二緣 L3 結 K4 建立俱轉相 L1 問 L2 解 M1 明俱轉 N1 明賴識餘識俱轉 O1 明根本論 O2 辨傍生論 N2 與三受俱轉 N3 與三性識轉 M2 釋通疑 N1 明賴耶與轉識俱起而不相應 N2 明與轉識俱起而不相違 N3 明諸識取境總別 N4 辨末那諸地恆起不與善等相違 L3 結 K5 建立雜染還滅相 L1 問 L2 解 M1 明建立雜染 M2 明趣入通達修習作意 N1 明趣入通達 O1 趣入通達 O2 釋通疑難 N2 明修習作意 O1 標 O2 釋 M3 明建立轉依 N1 明轉依 N2 明轉依與彼賴耶相違 N3 明已轉依相 L3 結 H3 結 G2 約成就四句 G3 問答辨 F2 辨識身遍知 G1 辯說 G2 正辨 H1 有一問答開列三業 H2 依業辨 I1 雜染愛樂相 J1 問 J2 解 J3 結 I2 雜染過患相 J1 牒前起後 J2 正辨 K1 辨過患 K2 明由有過患故有疫等 I3 雜染還方滅方便善巧用 H3 結說勝利 F3 辨二善巧差別 G1 二種善巧 G2 明淨心修絕染心有失 G3 問答通難 G4 引經解釋 F4 證成道理決擇因緣 G1 總陳說 G2 正辨 H1 明證成道理立過未無 I1 明過未無 J1 明未來無 J2 於過去無 I2 辨三世相 I3 對難釋通 H2 制度決擇因緣 I1 正決擇四緣 J1 標 J2 釋 K1 明因緣 L1 依未建立賴耶已前佛教以說因緣 M1 正辨因緣 N1 先正辨因緣 O1 問 O2 解 O3 結 N2 反難外人 O1 明色不持種過 O2 明心不持種過 M2 明伏斷退不退義 N1 明世間道伏 O1 略 O2 廣 N2 明出世道斷 O1 明入有餘時斷除染種 O2 明入無餘時損伏善無記種 M3 明三受等位種子隨逐 L2 明依從賴耶教已後立因緣相 M1 結前生後正立因緣 M2 通經異說 K2 明等無間緣 K3 明所緣緣 K4 明增上緣 J3 對二因十因四緣相攝通塞 I2 辨緣無生心義 J1 問 J2 答 J3 難 J4 通 K1 以正理答 K2 引廣大言論證緣無識 L1 舉五種言論道理證緣無識 M1 解 N1 第一言論道理 N2 第二言論道理 N3 第三言論道理 N4 第四言論道理 N5 第五言論道理 M2 結 L2 通經異說 M1 通第一經 M2 通第二經 M3 通第三經 F5 明不相應行義 G1 解四相 H1 即辨相 I1 問 I2 答 J1 無未來生 J2 無現在生 J3 明有因無別生 J4 進退徵責 J5 結歸正義 H2 對難釋通 I1 通四相合為二相 I2 釋通三有為相中觀生滅 H3 明四相名義差別 I1 明生差別 I2 明老差別 I3 明住差別 I4 明無常差別 G2 得獲成就 G3 命根 H1 總辨相 H2 明差別五對 G4 眾同分 G5 異生性 G6 和合 G7 名句文身 H1 辨其相 H2 顯差別 G8 流轉 G9 定異 G10 相應 G11 勢速 G12 次第 G13 時 G14 數 F6 明其種子 G1 辨種子相 H1 法喻 H2 釋不雜亂 G2 明損伏種子 G3 種子頭數 G4 明安立種子於賴耶 H1 解有漏種子 H2 解次問答釋通以明出世無漏種子 F7 解業 G1 三性三業 H1 辯業相 H2 明假實 G2 明不律儀等三業 H1 明惡律儀業 I1 出因緣 I2 辯體性 H2 明善律儀業 I1 翻惡明善 I2 辯差別 J1 明差別 J2 問答辨 I3 明體性 I4 明戒頭數 J1 正明律儀有八 K1 舉數列名 K2 次第辨 J2 明攝八為三 I5 明問答與此相違 J1 明攝七眾及日夜戒以為三種 J2 明三戒具支多少 J3 明男女二眾制戒多少 J4 明勤策離彼金銀 J5 明遠離歌舞塗香冠鬘八戒十戒開合有異 J6 明不許扇搋迦等受出家戒 H3 處中業 H4 問答重辨 I1 辨自受他受若等心受持福德無別 I2 明戒障 J1 問 J2 答 K1 辨不授 L1 苾芻 M1 所授之難 N1 問答標列六因 N2 釋 O1 意樂損害 O2 依止損害 O3 男形損害 O4 白法損害 O5 繫屬於他 O6 為護他故 N3 結 M2 闕能授 L2 近事 L3 近住 K2 返此明受 I3 明捨戒緣 J1 問 J2 答 K1 明苾芻五緣捨戒 K2 明近事三緣捨戒 K3 明近住三緣捨戒 F8 明二無心定 G1 無想定 H1 問 H2 答 I1 明得定分齊 I2 明修 I3 明定體 I4 明假實 I5 明差別 I6 明無想果 G2 滅盡定 H1 問 H2 答 I1 明得定位分 I2 明修意 I3 明定體 I4 明唯滅轉識不滅賴耶 I5 明定真假 I6 明品類有三 I7 明得定人 F9 明虛空非擇滅 G1 虛空無為 G2 非擇滅無為 F10 總辨不相應名義 E2 廣明六種善巧 F1 蘊善巧 G1 以六門分別 H1 半頌列其六義 H2 長行別釋 I1 明蘊自性 J1 釋 K1 色自性 K2 受自性 K3 想自性 K4 行自性 K5 識自性 J2 結 I2 明蘊義 I3 明蘊差別 J1 色蘊差別 J2 受蘊差別 J3 想蘊差別 J4 行蘊差別 J5 識蘊差別(五門) K1 總開五章 K2 別解釋 L1 安住 L2 雜染 L3 所依 L4 住 M1 牒章為問 M2 解釋 N1 舉數引經略解住義 N2 論主廣釋 O1 結前許後廣說 O2 正釋 P1 開章解釋 Q1 開三義 Q2 依章辨 R1 明識住和因緣相 S1 解 T1 解因緣 U1 略 U2 廣 V1 解諸煩惱 V2 解隨眠 T2 解識住 S2 結 R2 明住和因緣二邊際 R3 明識住和因緣二寂止 S1 明修觀識住寂止 T1 明識住因緣寂止 U1 明諸煩惱事寂止 V1 立宗 V2 釋言 U2 明隨眠寂止 T2 明識住寂止 T3 結因緣寂止 T4 結識住寂止 S2 明能對除識勝利差別 S3 釋經中六句文義 P2 明不立識為識住廢立所以 M3 釋已總結 L5 異相 M1 問 M2 解 N1 明有貪無貪等十對心 N2 明十二心 N3 明二十心 N4 明十六心 N5 重辨前十對心 I4 明蘊次第 J1 約五義辨次第 K1 總說 K2 別釋 L1 生起所作 L2 對治所作 L3 流轉所作 L4 住所作 L5 安立所作 J2 據二事以辨次第 I5 明蘊攝 J1 明六種攝 J2 明十種攝 J3 明除取攝法分齊 I6 明蘊依止 G2 以名色等二門分別 H1 總說 H2 別釋 I1 分別色(十門) J1 總頌 J2 別釋 K1 物類門(有七) L1 明同處多少 L2 明所造觸是假 M1 結前標後 M2 解釋 L3 明諸識取境總別 L4 明色界無二塵二識 L5 明十二種色假立之義 L6 明二界色差別之相 L7 明六種相分別五蘊 K2 極微門 L1 辨正義 M1 解五種極微 N1 問 N2 答 O1 總說五種相 O2 別釋 P1 分別建立 P2 差別建立 P3 獨立建立 P4 助伴建立 Q1 同處不相離性 Q2 問答辨 Q3 反難 P5 無分建立極微建立 M2 明五眼取微通塞 L2 破邪執 M1 總問答 M2 舉五相 L3 辨勝利 K3 生起門(有五) L1 約五義以辨生起 M1 總說 M2 別釋 N1 依止生 N2 種子生 N3 勢引生 N4 攝受生 N5 損減生 L2 明相離不相離 L3 明諸色雖有自種然由大種變異而生 M1 問 M2 答 L4 由五緣果成變異 L5 立中有 M1 明中有由名言自種子為因有分熏習為緣 M2 問答辨有之所以 K4 安立門(有八) L1 能依所依門 L2 明四大麁細 L3 明聲體間斷 L4 明風大 L5 明空界 L6 明長等色假 L7 明法處勝定果色 L8 明諸色中有見對等 K5 流門 K6 業門 L1 明四大造色業 M1 別明四大各有五業 M2 總明四大共有業 L2 明眼耳所行有三性別 L3 明依止乖色而有運動與乖不異 K7 剎那門 L1 明色法有剎那滅 M1 舉正義 N1 標宗 N2 徵 N3 釋所以 M2 以四句破其外計 M3 結勸了知 L2 明諸行如心皆剎那滅 K8 獨非獨門 K9 所行門 L1 總問答辨色法攝根塵多少 L2 問答釋 M1 總舉三緣指本地分說 M2 次第廣釋 N1 釋根不壞 N2 釋境界現不現前壞 O1 正辨境界現前 P1 問 P2 答 Q1 約五根辨境現前 R1 明眼境 R2 明耳 R3 明香味觸餘三根 Q2 約天眼 Q3 約慧眼 O2 對六所行辨差別 O3 結 N3 釋能生作意 K10 相雜門 I2 解四蘊名 J1 結前生後 J2 解釋 K1 以十門別解四蘊之名 L1 解本地分第二卷中立一心相 L2 明分別意與無分別五識同緣現境 L3 明煩惱相應 L4 明三染惱 L5 明縛 L6 明遍行別境 M1 問答標列 M2 辯相 M3 明作業 M4 辯四境事 L7 明卒爾尋求決定三心 L8 舉經問 L9 明心法四種異名 L10 明有五種互相對法 K2 後就三性四蘊皆作九門解釋 L1 束四蘊以為三性 L2 舉一頌列出九門 L3 九門分別三性 M1 九門分別善蘊 N1 明依處 N2 明自性 N3 明相應 N4 明假實 N5 明軟中上品 N6 明依善根生時八種事 N7 明差別 N8 明無失功德 O1 離惡集善 O2 捨苦得樂 O3 厭有為樂彼無為 O4 明現益後益 N9 明能治所治 M2 染污四蘊九門 N1 總開二章示說前後 N2 解二章各有九門 O1 (根)本煩惱九門 P1 依處 Q1 約所緣境明惑依處有其六種 Q2 屬當依處 P2 自性 P3 相應 P4 假實 P5 軟中上品 P6 煩惱生時所依事 Q1 貪 Q2 瞋 Q3 無明 Q4 慢 Q5 見 Q6 疑 P7 差別 P8 無德有失 P9 能所治 O2 隨煩惱九門 P1 依處 P2 自性 Q1 辨自性 Q2 屬依處 P3 相應 P4 假實 P5 軟中上品等 M3 無記四蘊九門 N1 依處 N2 自性 N3 相應 N4 假實 N5 軟中上品 N6 無記依十二事生 N7 差別 G3 以諸門廣辨五蘊 H1 將諦對蘊通善惡 I1 辨諦蘊相攝 I2 辯因言長四諦義 J1 明十六行 K1 明十六行 K2 明十行 L1 總舉十行略解其二 L2 以十行與三苦相攝 L3 明八苦與三苦相攝 L4 明四苦與八行相攝 K3 明三明十六行攝三解脫門 L1 明相攝 L2 問答辨說次第 J2 明諦次第 K1 初復次 K2 第二復次 J3 明諦義 J4 約四諦分別二諦 J5 明知斷證修 J6 明諦現觀 K1 總問答辨體及顯數 K2 別解釋 L1 明思現觀 L2 明信現觀 L3 明戒現觀 L4 明現觀智諦現觀 M1 問 M2 解 N1 出觀體 O1 出根本 P1 緣人空 P2 觀法空 P3 雙觀二空 O2 釋異名 N2 隨義分別 O1 初句 O2 第二句 O3 第三句 O4 第四句 O5 第五句 M3 結 L5 明現觀邊智諦現觀 M1 正辨邊現觀體 N1 問 N2 解 O1 初句 O2 第二句 O3 第三句 O4 第四句 O5 第五句 O6 第六句 O7 第七句 N3 結 M2 對第四現觀辨其差別 N1 初復次 N2 第二復次 N3 第三復次 L6 明究竟現觀 I3 破邪辯正 J1 破邪執 K1 舉三章 K2 別辨 L1 婆羅門三諦 M1 列三處 M2 別解 N1 明為養命 O1 辨養命方便 P1 總說 P2 別釋 Q1 呪願 Q2 讚美 Q3 序述 O2 明受用過失 N2 明為修福 N3 安立果 O1 辨 O2 結 M3 總結 L2 住三過失 M1 徵列三過 M2 次第解釋 N1 語言過失 N2 憍慢過失 N3 勝解過失 L3 墮在非梵志數 J2 示正義 K1 舉章 K2 別釋 L1 明三處無三過失 L2 明墮第一義婆羅門數 H2 約不相應行辨蘊分位 I1 問答總標,指如本分 I2 一一別釋有二十問答 J1 得 J2 三無心定的無想果 J3 命根 J4 眾同分 J5 生 J6 老 J7 住 J8 無常 J9 名身 J10 異生性 J11 流轉 J12 定異 J13 相應 J14 勢速 J15 次第 J16 時 J17 方 J18 數 J19 和合 J20 不和合 H3 以諸門分別五蘊 I1 別釋 J1 以有色有見等十九問分別諸蘊 K1 有色門 K2 有見門 K3 有對門 K4 有漏門 K5 有為門 K6 有諍門 K7 有愛味門 K8 耽嗜門 K9 世間門 K10 墮界門 K11 三世門 K12 內外門 K13 麁細門 K14 劣妙門 K15 遠近門 K16 三界繫門 K17 三性門 K18 三學門 K19 三斷門 J2 翻有色等問以顯無色等義 I2 總結 H4 釋蘊義攝及相應 I1 釋蘊義 I2 釋色義 I3 辯名 I4 解攝義 I5 釋相應 H5 破外人執 I1 以長行顯三過失 J1 第一過失 J2 第二過失 J3 第三過失 K1 顯違三經 K2 會釋六界經 L1 釋外難 L2 論主舉餘不了義經返以難之 I2 以頌收 F2 界善巧 G1 結前生後 G2 正辨界義 H1 以八門略辨 I1 初辨八門 J1 辯界相 J2 辯界假實 J3 約四句分別辯界 J4 約同分彼同分辯界 J5 約能取所取辯界 J6 明界繫 J7 明執受及非執受 J8 明界分別 I2 以頌結 H2 以十四門廣辨 I1 辯界義 I2 辨涅槃虛空名界所以 I3 釋立界意 I4 辯略界 I5 以諸門分別諸界 I6 明見聞等體 I7 辯宣說十八界因緣次第 J1 總說 J2 別釋 K1 三種次第宣說因緣 K2 六種次第宣說因緣 L1 長行辨 M1 約六因辨五根次第 N1 約所緣多少辨先後 N2 隨世俗事轉說彼次第 N3 約喜樂差別以辨次第 N4 約嚴飾辨 N5 依作業習欲次第 N6 約業廣狹以辨 M2 總明意根在後所以 L2 以頌攝 I8 明十八界能攝經中異名說義 I9 問答辨色界猶有鼻舌兩界 I10 明上地得起下地尋伺 I11 在眼耳鼻各辯所以 I12 明眼耳鼻識雖依二生而識體唯一 I13 明因果義 I14 明生三界眼等諸界有無定不定義 G3 類結頌同有 F3 處善巧(六門) G1 出處體 G2 總辨處觸處差別 G3 眼與處四句分別 G4 辨處及觸處相對作句 G5 釋處義 H1 問答辨處 H2 廣分別及次第指同於界 G6 辨攝略名處 H1 辨攝異名處 H2 餘門指界 F4 緣起善巧 G1 略辨九門 H1 辨緣生相 H2 釋緣生相 I1 辨名不同 I2 就相生以辨緣起緣生之相 H3 辨假有實有 H4 五相立緣起 I1 總舉徵列 I2 次第別釋 J1 眾苦引因依處 J2 眾苦生因依處 J3 眾苦引因 J4 眾苦生因 J5 眾苦生起 H5 料簡無明 I1 出正義 I2 破邪執 J1 總破二執 J2 別破二執 K1 外人問 K2 論主破 L1 破明無 M1 三品不成失 M2 現種無別失 M3 諸心皆染失 M4 義不攝失 M5 慧明不起失 M6 聖者虛言失 L2 破邪智 M1 徵三門 M2 次第別破 N1 約俗智以破彼計 N2 約邪執性智以破彼計 O1 與見無別難 O2 聖教相違難 O3 曾無說處難 N3 約煩惱相應邪智以破 O1 與見不俱失 O2 非為導首失 O3 性染不成失 O4 倒非煩惱失 I3 結正義 H6 釋其行 H7 明界地 H8 以三事攝十二支 H9 辨無知明生五法成五過患 I1 明生於五法 J1 舉數列名 J2 次第解釋 K1 疑 K2 愛 K3 非處信 K4 見 K5 增上慢 I2 明五種過患 J1 牒結所生五種染 J2 明五得生五過失 G2 指前本地已說今不復現 F5 處非處善巧(四門) G1 結前生後 G2 開列四門 G3 依門辨釋 H1 出體性 H2 辯顯現 H3 解釋門 I1 依成等四分別門義 J1 開四門 J2 依門辨 K1 成辨門 K2 合會門 K3 證得門 K4 現行門 I2 依四道理分別門義 I3 合結 H4 辨差別 G4 指餘不現 F6 根善巧 G1 結前生後 G2 開章解釋 H1 有半頌開列四門 H2 依門隨釋 I1 解根義 I2 解說根義 I3 辯廢立 J1 八復次正建立根 K1 約六義建立根 K2 約五義建立根 K3 約五義建立根 K4 約六義建立根 K5 約六義建立根 K6 約五義建立根 K7 約二品建立根 K8 約六義建立根 J2 以一頌結其八門 I4 廣分別門 J1 略以八門分別 K1 辨八門 L1 作業門 L2 假實門 L3 色心等分別門 M1 約五法辨相攝 M2 舉假根以明所屬 L4 善等三性門 M1 辨善性自有三義 M2 辨不善即六少分 L5 有異熟等門 M1 辨有異熟 M2 辨無異熟 M3 辨有異熟助伴 M4 辨異熟 M5 辨有種子異熟 M6 辨非異熟 M7 辨異熟生 L6 三異分別門 L7 諸地多少門 M1 約地 M2 無漏 M3 成熟多少 N1 約欲界以辨成就多少 O1 總辨欲界 P1 欲界一切 P2 那落迦成就 Q1 問 Q2 答 R1 現種俱成句 R2 種現定不定句 R3 現定無種不定句 R4 現定無種定有句 O2 約五趣以辨 O3 相續別辨 N2 約色界辨有十八 N3 約無色辨有十一 L8 死生得捨門 M1 明欲界死生得捨 N1 問 N2 答 O1 約有漏根以辨得捨 P1 辨色根得捨 Q1 總標說 R1 缺具以辨四句 R2 約勝劣以辨四句 Q2 別辨得捨 R1 辨異熟根 R2 辨等流根 P2 辨無色根得捨 O2 明不說無漏根之所以 M2 明上界得捨 N1 明有漏根死生得捨 O1 辨色生 O2 類解 N2 明無漏根 O1 辨證果方便得不由死生 O2 辨得二果 K2 一頌結其八門 J2 約六門復廣分別 K1 辨六門 L1 辨義 M1 有境無境門 M2 助伴門 M3 別辨所取義門 M4 有色無色門 M5 有見無見門 M6 有對無對門 M7 有漏無漏門 M8 有為無為門 M9 有諍無諍門 M10 三世門 M11 三界繫門 M12 三性門 M13 三學門 M14 三斷門 M15 染淨門 M16 倒無倒門 M17 觀過門 N1 標三階 N2 對難釋通 L2 辨依處 M1 明二十二根為業用依處 M2 引經解二十二根 N1 引十種經以解十九根 O1 辯色根 O2 辯意根 O3 辯男女根 O4 辯命根 O5 辯五受根 O6 辯信根 O7 辯精進根 O8 辯念根 O9 辨定根差別 O10 辨慧根差別 N2 辨三無漏根更無別解 M3 解依處之義 N1 約四念住以辨依處 N2 約四諦辯 N3 約三業辯 N4 約惑業辯 N5 約吉祥事辨 O1 明依處 O2 別辨吉祥差別 P1 引聖教列其五種作吉祥法 P2 別釋五法 Q1 解忍辱 Q2 解柔和 Q3 解觀人而捨 R1 辨觀人二時差別 R2 明捨 Q4 解賢善行 Q5 解不放逸 P3 總結五力生五吉祥 L3 辨證得 M1 明為緣感得先煩惱業 M2 明防護 M3 明捨棄斷退 M4 明三乘根別 M5 明依未至得果時起初定喜 M6 明入八定 M7 明得四果 M8 釋經 M9 明捨根義 N1 明捨於受根 N2 明捨無漏根 M10 明練根證得 N1 明練根人 N2 明證得 N3 明轉根所以 M11 建立三根 M12 明三滿 M13 釋經中根不調等五句 N1 問 N2 答 O1 解諸根不調 P1 總標 P2 別釋 Q1 反解四調 Q2 順解不調 Q3 通結調 O2 明由根不調能引眾苦 O3 明善調伏者引諸快樂 L4 辨相攝 M1 明三界有情攝十四根非十四攝三 M2 明五受更互相攝 M3 明覺品攝信等五根,五根不攝覺品 M4 明三無漏根攝信等五 M5 明九遍知體與二十二根各不相攝 M6 明百四十不共佛法與二十二根相攝通塞 L5 辨四食 M1 辯食類數及解食義 M2 辨四食資養次第 M3 辯識與意根為食 M4 辨三法不立食 M5 辨命根不立食 M6 辯食麁細 M7 釋經中四句 M8 辨段食作用時節 M9 明廢立 N1 約法廢立 N2 別辨五趣有無 L6 諸句 M1 約依身境界分別色根 M2 約一多依分別諸根 M3 約苦等分別 M4 約善等分別 K2 以半頌結前六義 D2 總分別 E1 辯義差別 E2 辯建立 E3 顯示善巧離六種邪執 E4 辯勝利 C3 結其略決 A3-5 有尋有伺等三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雜決擇 D1 辨焰摩名法王所以 D2 辨海鹹所以 C2 正決擇煩惱、業、生雜染 D1 決擇煩惱雜染 E1 解五門 F1 舉章列五 F2 依門解釋 G1 自性 G2 自性差別 H1 解根本煩惱 I1 舉數列名 I2 別解 J1 總說 J2 別釋 K1 薩迦耶見 K2 邊執見 K3 邪見 K4 見取見 K5 戒禁取 K6 貪 K7 恚 K8 慢 L1 標自性 L2 辨差別 M1 舉二門慢境 M2 解依境生慢 K9 無明 K10 疑 I3 總分別 J1 明緣境差別 J2 三性門 J3 約識分別 J4 受相應 J5 境體有無分遍 H2 解隨煩惱 I1 總標 I2 舉後別解釋 J1 明隨煩惱中有其四例 J2 約十二處分別起處 H3 重解根本 H4 重解隨煩惱 G3 染淨差別 H1 問 H2 解 I1 明所治染 J1 明現種 J2 明繫事 I2 辨能治淨 J1 初問答 J2 第二問答 J3 第三問答 H3 結 G4 迷斷差別 H1 明迷斷 I1 問 I2 解 J1 列三界十五斷門起惑多少 J2 隨別解釋 K1 迷苦十 K2 迷集八 K3 迷滅八 K4 迷道八 K5 修道所斷迷斷 I3 結 H2 明緣境 G5 對治差別 H1 問 H2 答 I1 四種對治 I2 對人明治差別 J1 聖人斷惑 K1 法 K2-3 喻與合 J2 明異生伏惑 J3 舉二種麁重明三無學有斷不斷 F3 結 E2 解七門 F1 七門別釋 G1 解貪欲 H1 解經說煩惱之欲不說色等五塵事 H2 斷解八種分別能生欲貪 I1 問 I2 答 J1 列八名 J2 引經解釋 H3 解唯貪以為欲相 I1 解欲界諸煩惱 I2 辨意識分別 G2 解貪愛為集諦相 H1 問 H2 答 G3 解離欲 G4 解計我等 H1 問 H2 答 I1 以我我所見等為染污煩惱品 I2 有二種因緣為障礙起正行 I3 有四種法障礙四正法 I4 二執 G5 解事欲以為苦因 G6 解經說煩惱異名有其七句 G7 釋貪等名不善根 F2 頌結 E3 總釋九門 F1 別解九門 G1 解九門 H1 解發業門 H2 解相門 I1 正辨相 J1 問答開列三相 J2 次第解 K1 解自相 K2 解共相 K3 解差別相 L1 問二門 L2 解二門 M1 門差別相 M2 轉差別相 N1 開列七門 N2 釋七門 O1 解隨眠轉相 P1 辨隨眠相 P2 因論生論乘辨麁重 O2 次四轉 O3 解因果轉 O4 解迷行轉 I2 結前說意引生後門 H3 解事門 H4 解根相應門 I1 總舉許說分別起惑根相應義 I2 別解相應 I1 貪 I2 恚 I3 薩迦耶見等 I4 慢 I5 疑 I6 無明 H5 解不善等門 I1 釋 J1 總約三界以辨二性及有異熟等 J2 問答辨多少 I2 以頌收 G6 解斷煩惱門 H1 為八問 H2 答 I1-2 總答二問 J1 答一問 J2 答二問 I3 答第三問 I4 答第四問 I5 答第五問 I6 答第六問 I7 答第七問 I8 答第八問 G7 解緣境門 G8 解現行門 H1 總標 H2 釋 I1 解二十人 I2 解二十煩惱現行 I3 解二十煩惱現行緣 G9 解結生 H1 明當地煩惱一切結生 H2 明結生相續或七或九 F2 結餘句門,此處不現 E2 以頌收 D2 決擇業雜染 E1 結前生後 E2 正決擇 F1 以九門隨義分別 G1 釋九門 H1 解自相門 I1 總舉根本前後方便為業道相 I2 明根本業道五緣而成 J1 列五緣 J2 別解釋 H2 解廣辨門 I1 總舉五相為門 I2 將十業道歷五門辨 J1 殺生業道 J2 偷盜業道 J3 欲邪淫業道 J4 妄語業道 J5 兩舌業道 J6 惡口業道 J7 綺語業道 J8 貪欲業道 J9 瞋恚業道 J10 邪見業道 H3 解略辨門 I1 解殺生三種 I2 解意三業道五相 J1 貪欲五相 J2 瞋恚五相 J3 邪見五相 H4 解方便門 I1 殺生道 I2 偷盜業道 I3 邪婬業道 I4 妄語業道 I5 兩舌業道 I6 惡口業道 I7 綺語業道 I8 貪欲業道 I9 瞋恚業道 I10 邪見業道 H5 解輕重門 I1 明殺生輕重 J1 總標列五種因緣 J2 別解釋 K1 就意樂以辨輕重 L1 別明重 L2 總明輕 K2 辨餘四 I2 明餘九業道輕重 J1 別明重 K1 偷盜重 K2 邪婬重 K3 妄語重 K4 兩舌重 K5 惡口重 K6 綺語重 K7 貪欲重 K8 瞋恚重 K9 邪見重 J2 總翻顯其輕 H6 解增減門 I1 明殺生增減四句 I2 類餘九業增減四句 H7 解瑜伽門 I1 辨殺生三果不同 I2 就九業但辨增上果 H8 解引果生門 I1 問 I2 答 J1 殺生業 J2 偷盜業 J3 邪婬業 J4 妄語業 J5 兩舌、惡口業 J6 綺語業 J7 貪欲業 J8 瞋慧業 J9 邪見業 H9 解決擇門 I1 明究竟 I2 明所起之處 I3 明圓滿 J1 總舉徵列 J2 別解 K1 解自性過 K2 解因緣過 K3 解塗染過 L1 立宗 L2 徵釋所以 M1 約觸罪 N1 法 N2 喻 M2 明轉變 N1 法 N2 喻 I4 明定不定 I5 明一時牽搦 I6 明三時報業 J1 明三緣成現法受 K1 善 K2 惡 J2 明業力有多少 K1 法 K2 喻 I7 明感果多少 I8 明業業道相 G2 結餘不現 F2 舉一頌總以結之 D3 決擇生雜染 E1 結前生後 E2 正決擇 F1 明十一種生 F2 引經解釋 G1 明攝受苦集 G2 明五種非狂似狂 G3 明流轉有十二頌 H1 有七頌明果流轉 H2 有一頌明流轉因 H3 有三頌半明流轉過患 H4 有二句總結勸知 G4 鬪諍劫 F3 約十二緣起明生雜染 G1 約五相明十二支 H1 總說 H2 別釋 I1 舉五相分別無明 J1 解無明相門 J2 解無明自性門 J3 解無明業門 K1 約十一義辨無明業 K2 約十種人辨無明業 K3 無辨無明於五處障礙 J4 解無明法 K1 約四義以辨 K2 約三界以辨 J5 解無明因果 K1 問 K2 答 L1 正釋無明是其因體 L2 明生果 I2 餘十一支總類不解 G2 通經異說 H1 舉經為難 H2 釋通 I1 熟俱有依攝引發因以釋 I2 就助伴因以釋通 G3 明緣起有四次第 F4 重舉佛經解釋 G1 解出愛王經 H1 舉王問 I1 敘問意 I2 正問 H2 佛為解 I1 開六章解王問 I2 依章解 J1 解王的十種過失 K1 列十門 K2 次第解 L1 種姓不高 L2 不得自在 L3 立性暴惡 L4 猛利憤發 L5 恩惠奢薄 L6 受邪佞言 L7 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L8 不顧善法 L9 不知差別 L10 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J2 解王的十種功德 K1 總說 K2 別釋 L1 種姓尊高 L2 得大自在 L3 性不暴惡 L4 憤發輕微 L5 恩惠猛利 L6 受正直言 L7 所作諦思、善順儀則 L8 顧戀善法 L9 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L10 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J3 解王的五種衰損 K1 開五門次第解 K2 結彰其失 L1 不善觀察而攝群臣 L2 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 L3 專行放逸、不思機務 L4 專行放逸、不守府庫 L5 專行放逸、不修法行 J4 解王的五種方便 K1 總說 K2 別釋 L1 善觀察攝受群臣 L2 能以時行恩妙行 L3 無放逸專思機務 L4 無放逸、善守府庫 L5 無放逸、專修法行 J5 解王的可愛法 J6 解能引王可愛法 K1 標列五名次第解法彰其說利 K2 次第解 L1 恩養世間 L2 英勇具足 L3 善權方便 L4 正受境界 L5 勤修法行 M1 總說 M2 別釋 N1 具足淨信 N2 具足淨戒 N3 具足淨聞 N4 具足淨捨 N5 具足淨慧 M3 結 I3 結勸修學 G2 解八苦經 H1 引經總標 H2 次第別解 I1 生苦 I2 老苦 I3 病苦 I4 死苦 I5 怨憎會苦 I6 愛別離苦 I7 求不得苦 I8 五取蘊苦 G3 解三士經 H1 約行(有二復次) H2 生之所重 H3 約事 H4 約圓滿 H5 約臣 H6 約四語 H7 約受欲 H8 約食 H9 約約施以辨 H10 約戒辨(有七復次) H11 約修以辨(有四復次) G4 解十有情等雜之經文(有八復次) B3 總結 A6 三摩呬多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抉擇(五節) C1 以十一門雜決擇 D1 三摩呬多地障 E1 列標隨煩惱有十八 E2 一一別釋 F1 諂 F2 誑 F3 矯 F4 詐 F5-6 無慚、無愧 F7 不信 F8 懈怠 F9 忘念 F10 不定 F11 惡慧 F12 慢緩 F13 猥雜 F14 趣向前行 F15 捨遠離軛 F16 於所學處不甚恭敬 F17 不顧沙門 F18 唯悕活命不為涅槃而求出家 E3 辨其所依 D2 明三種人依三處引隨煩惱 E1 總說 E2 別釋 F1 第一種依放逸處 F2 第二種依耽欲處 F3 第三種依邪行處 G1 總說 G2 別釋 H1 隨逐遠離起隨煩惱 H2 隨逐憒鬧起隨煩惱 H3 隨逐學處起隨煩惱 D3 明修十遍處有五勝利 D4 明愛味等至 E1 明味定三相 E2 明上下地法起通局 D5 明三種斷法 D6 明三退 D7 明近分定四道 E1 明四道境 E2 明與七作意相攝 D8 靜慮境界不可思議 D9 明三種修定互相障礙 D10 四種修靜慮 D11 分別二定 C2 引四經解釋 D1 隨身念經 E1 標所釋之經 E2 正釋經文 F1 舉所治煩惱 F2 明能治 G1 釋 H1 辨不定地清淨 H2 辨定地清淨 H3 辨攝清淨 H4 辨不共清淨 H5 辨不共果清淨 G2 結 D2 解摩訶俱瑟祉羅經 E1 標所釋之經 E2 正釋經文 F1 先標二種解脫名 F2 別釋其義 G1 辨解脫果 H1 別辨漏無漏解脫果相 I1 明有漏慧心解脫 I2 明無漏慧解脫 J1 境 J2 果相 H2 明說為正見果相 I1 明世間出世間慧,總略為一說名正見 I2 別明出世正見果相 G2 辨解脫心住 G3 辨果差別 G4 辨住差別 D3 法因緣經 E1 標所釋之經 E2 正解釋 F1 總牒經文 F2 論主釋 G1 明解了事 G2 解了所治 G3 解了果 G4 解了自性 G5 解了果差別 G6 解了所依 G7 解了功德 G8 解了證得 D4 眠經 C3 以六門重決擇 D1 明有三因緣遠離尋伺 D2 明六順出離界 D3 明大性及遠離 D4 五種定相違法 D5 三種遠離 D6 明定障 E1 明五種 F1 標列能所障 F2 別釋 G1 列解五失 H1 解忿 H2 解慢 H3 解欲貪 H4 解薩迦耶見 H5 解不堪忍 G2 對定以配之 E2 明八種棄捨近住弟子因緣 C4 以九門解釋 D1 舉一頌列其九門 D2 次第釋 E1 數 E2 所對治 E3 支(T1579缺解1-3列名出體、釋名、廢立) E4 建立 F1 問 F2 答 G1 初復次 G2 第二復次 G3 第三復次 G4 第四復次 G5 第五復次 G6 第六復次 E5 遠離 F1 問 F2 答 G1 初復次 G2 第二復次 G3 第三復次 G4 第四復次 G5 第五復次 E6 苦 F1 問 F2 答 E7 散動 F1 問 F2 答 E8 上支分 F1 問 F2 答 E9 差別 C5 以六門還雜決擇 D1 四種修定 E1 問 E2 答 F1 舉數列名 G1 依人四立四修定 G2 隨難重辨 F2 約人建立 D2 明靜慮離欲 D3 解靜慮四種異名 D4 明退緣有十 D5 明進退速遲 D6 明定間雜不間雜 B3 餘不復現 A7 非三摩呬多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明十二種名不定地 C2 明十二種修為能對除 B3 餘不復現 A8 有心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開五門 C2 依門隨釋 D1 辨世俗道理建立 D2 辨勝義道理建立差別 E1 牒章許說 E2 徵問別釋 F1 辨所依能依 G1 舉法喻以辨 G2 總結 F2 辨俱有門 G1 辨心意識 G2 辨俱有相 H1 明識俱轉 H2 問答辨末那名義 H3 明受俱轉相 G3 釋已還結 F3 明染淨建立 B3 餘不復現 A9 無心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辨心不生因有七種 D1 問答標列 D2 次第解釋 E1 緣闕 E2 作意闕 E3 未得故 F1 以欲界對初定辨 F2 後七地相對以辨 F3 生死涅槃相對以辨 E4 相違故 E5 斷故 E6 滅故 E7 已生故 C2 明翻此七因諸心得生 B3 餘不復現 A10 聞所成慧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解歸依 D1 明五處觀察所歸唯觀佛寶 D2 問答辨 E1 作五問 E2 五答 F1 答第一問 F2 答第二問 F3 答第三問 F4 答第四問 F5 答第五問 D3 以六相差別三寶 E1 標列六相 E2 隨釋 F1 由相差別 F2 由業差別 F3 由信解差別 F4 由修行差別 F5 由隨念差別 F6 由生福差別 C2 解沙門婆羅門別 D1 標列五法 D2 隨釋 C3 解三求 C4 解內明 D1 總標前說略標內明為勝 D2 廣辨釋經由六理門應隨決了 E1 略標 F1 總標 F2 開列後辨名義 G1 列理門有六 G2 辨前三由後三應隨決了 E2 廣釋 F1 次第別釋六種理門 G1 解真義理門 G2 證得理門 H1 總說 H2 別釋 I1 有情業果證得 I2 聲聞乘證得 I3 獨覺乘證得 I4 大乘證得 G3 解教導理門 H1 略辨三處 H2 廣辨十二 I1 總說 I2 別釋 J1 事教 J2 想差別教 J3 觀自宗教 J4 觀他宗教 J5 不了義教 J6 了義教 J7 世俗諦教 J8 勝義諦教 J9 隱密教 J10 顯了教 J11 可記事教 J12 不可記事教 K1 總說 K2 別釋 L1 略釋不可記事教 L2 於外道妄說等四種四緣故不可記說 G4 遠離二邊說門 G5 不可思議說門 H1 總說 H2 別釋 I1 我思議 I2 有情思議 I3 世間思議 I4 有情業果思議 I5 靜慮境界思議 I6 諸佛境界思議 G6 說意趣說理門 F2 釋前三門由後三門應隨決了 G1 辨真義理門 H1 問 H2 釋 I1 約安立真辨離二邊 J1 約四諦正辨離二邊 J2 廣辨四諦義門差別 K1 辨諦相 K2 約諦辯人 L1 依諦立人差別 L2 明人有造作等十三法 L3 約法辨人句義差別 M1 總說 M2 問答辨 N1 善不善造釋四句 N2 業障與習障成就不成就四句 I2 約非安立真離二邊 J1 標非安立真實 J2 明增益邊 J3 損減邊 H3 結 G2 類證得教導由後二種 F3 問答料簡 G1 問答別義相應意趣義 G2 前三種門由後三門應隨決了 H1 明真義決了 H2 明於真義理門隨決了 G3 辨建立安立非安立二諦所以 H1 初問答 H2 第二問答 H3 第三問答 C5 雜決擇聞慧地義(有十四句) D1 辨麁重相 D2 辨長養根大之法 D3 辨五行 D4 辨五種不放逸 D5 辨名色 D6 辨煩惱 D7 辨惡說法者及惡友相 E1 明惡說惡友 E2 翻顯善說友 D8 辨止觀 D9 辨三漏 E1 欲漏 E2 有漏 E3 無明漏 D10 辨諸法差別 D11 明三種三論 D12 明造論儀式 E1 先歸禮二師 E2 具六因方可造論 E3 四德方可造論 E4 明造論名莊嚴經 D13 明七種通達 D14 明由十相故具足多聞 B3 餘不復現 A11 思所成慧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以五門雜決擇 D1 明四種思議 D2 明二種思議 D3 明有非有 E1 辨有非有相 F1 舉經為問 F2 對問以辨 G1 正辨有非有相 H1 辨有相 H2 辨假實 G2 破計我 H1 略破 H2 廣破 I1 問 I2 答 J1 舉四種計我總以非之 J2 別破四計 K1 即蘊計我 K2 破即離蘊計我 K3 破非即非離蘊計我 K4 破第四計我 G3 結示正義 D4 明假立一切有情 E1 以三緣立九有情 E2 破外計 F1 敘外執 F2 破 G1 約增長因以破有命 G2 約說因有無以破 G3 約似不似以破 F3 結 D5 明色等假實 E1 問 E2 答 F1 辨四塵飲食等物假實之相 F2 辨假有品類差別 C2 以二十九門分別 D1 別解 E1 解有色無色法 F1 正辨有色無色 G1 辨有色五相差別 H1 問 H2 解 I1 總標有色列其五相 I2 別解五相 J1 解事門 J2 解色自相 J3 解共相 J4 解界門 J5 解業門 G2 翻顯無色亦由五相差別建立 F2 隨難重釋 E2 合解有見無見法與有對無對法 F1 解有見無見門 F2 解有對無對門 F3 解無見無對門 E3 有漏無漏法 F1 辨有漏 G1 標列五相 G2 別解 H1 有漏事 H2 解隨眠 H3 解相應 H4 解所緣 H5 解生起 G3 結 F2 解無漏 E4 解有諍無諍法 F1 以五相解有諍 F2 翻上解無諍 E5 解有染無染法 E6 解依耽嗜依出離法 E7 解世間出世間法 E8 解墮非墮法 E9 解有為無為法 F1 辨有為 F2 辨無為 F3 辨涅槃滅以已四句 E10 所緣法 F1 先總舉徵到五相 F2 次第別解 G1 解前四相所緣 H1 正辨所緣 H2 因論生論解釋契詮 I1 引頌而問 I2 對問以釋 J1 正釋經頌 J2 引說重證 G2 解第五繫屬瑜伽作意所緣 H1 總舉列名(指如聲聞地辨) H2 隨難重解 I1 總標淨惑所緣 I2 別辨 J1 別解四諦 K1 釋苦諦 K2 辨集諦 K3 辨滅道 K4 辨道諦 J2 總辨建立四諦 E11 解任持法 F1 辨五相立任持 G1 標列 G2 約趣辨有無 F2 辨廢立 G1 問答辨四食癈立 H1 問 H2 答 I1 總答 I2 別答有五 G2 辨命根癈立 F3 辨段食之相 G1 總標 G2 別釋所以 H1 以四塵相對辨食非食 H2 約段物吞時生悅辨食非食 H3 約段物吞不生悅辨食非食 F3 辨四食四句分別 E12 解有異熟法無異熟法 F1 辨有異熟等 G1 總標三句 G2 別解三句 H1 辨有異熟法 I1 辨有異熟法 I2 辨無異熟法 H2 辨異熟法 H3 辨異熟生法 F2 約受辨異熟法 F3 對業辨異熟 E13 有因果法 F1 辨有因有果法 G1 辨有因法 G2 辨有果法 F2 翻顯非有因法及非有果法 E14 解緣生法 E15 解內法 E16 解名色所攝法 E17 解執受非執受 E18 解大造法 F1 決擇大造 G1 總標有色法 G2 明大造之義 G3 明種現差別 G4 明大造互不相離 G5 約聚辨業有差別 G6 明造觸 G7 釋經密意 G8 相定境色 F2 結餘不現 E19 解有法 E20 解有上無上法 E21 應修法 E22 三世法 F1 解過去法 G1 總辨過去法 G2 別顯其事 F2 解未來法 F3 解現在法 E23 解三界繫法 E24 三性法 F1 辨名義 F2 立差別 G1 善法差別 G2 不善法差別 G3 由五因緣善法強盛 H1 總說 H2 別釋 I1 由加行善法強盛 I2 宿習善法強盛 I3 攝受勝功德善法強盛 I4 由事處善法強盛 I5 由自性善法強盛 G4 翻上不善強盛 G5 無記法的差別 E25 三學法 E26 三斷法 E27 解甚深難見法 D2 總結 B3 餘不復現 A12 修所成慧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列十六種名 C2 次第解 D1 聲聞乘相應作意修 D2 大乘相應作意修 D3 影像修 D4 事邊際修 D5 所作成辦修 D6 得修 D7 習修 D8 除去修 D9 對治修 D10 少分修 D11 遍行 D12 動轉修 D13 有伽行修 D14 已成辦修 D15 非修所成法修 D16 修所成法修 B3 餘不復現 A13 聲聞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七門分別 D1 解無性有情(五番難) E1 釋無種性難,教理並違答 E2 釋因無根難,情非有情答 E3 釋同四姓難,喻非理乘答 E4 釋同具界難,違不相違答 E5 釋同金具界難,法背齊答縱轉成答 D2 辨聲聞差別 E1 辨十種聲聞 F1 總說 F2 別釋 G1 清淨界聲聞 G2 已遇緣聲聞 G3 雜染界生聲聞 G4 清淨界生聲聞 G5 雜染界生聲聞 G6 賢善時生聲聞 G7 未得眼聲聞 G8 已得眼聲聞 G9 清淨眼聲聞 G10 極清淨眼聲聞 E2 辨遲速二類聲聞 D3 解月喻經具戒等四法 D4 解聲聞欲往他家先應除遣三隨煩惱 E1 總說 E2 別釋 F1 結親友家隨煩惱 F2 家慳隨煩惱 F3 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 D5 解伐他迦經 E1 開三章牒以解釋 E2 重辨 F1 解清淨及與雜染 G1 廣解 G2 別解 H1 解雜染 H2 解清淨 F2 解依止 G1 總說 G2 別釋 H1 由自性故 H2 由因緣故 H3 由過患故 I1 總說 I2 別釋 J1 苦性過患 J2 無常性過患 D6 重明聞慧地決擇 E1 名映於一切頌文 F1 牒頌 F2 為問下答 G1 問 G2 答 H1 總舉四因以釋顯義 H2 引經為證 D7 解四諦 E1 總標舉 E2 分別四種四聖諦 F1 總辨諦相 F2 別辨四諦 G1 解苦諦 H1 四行相等 H2 由五因緣若無常即苦 H3 由五因緣、若苦即無我 H4 若苦諦攝、皆不可愛等 H5 八苦與三苦相攝 H6 問答無常是苦 H7 問答若無常苦、皆空無我 H8 問答若無常苦者;皆無常故、是苦 G2 解集諦 H1 對苦門取惑業為集諦 I1 初問答 I2 第二問答 H2 釋經中愛為集諦 I1 問 I2 答 J1 總舉四因標愛為集 J2 別釋 K1 遍諸事 L1 三愛 L2 愛與愛四句分別 L3 順後有愛與喜貪俱行愛的順前句答 L4 喜貪俱行愛與彼彼喜樂愛四句分答 L5 成就欲界繫受與成就色界繫受四句分答 L6 妙欲與過患過失相應欲四句分答 L7 有愛與受用愛 K2 普能發起十五無義 G3 解滅諦 H1 設問答明滅諦意義 H2 明滅諦遠離四過 G4 解道諦 H1 明見道 I1 就蘊廢立 I2 釋經 J1 問答正語正業為戒蘊 J2 問答正見正思惟正精進為慧蘊 J3 問答正念正定為定蘊 I3 明正見差別有十一種 J1 明十一正見配屬四諦 J2 舉經中次第為問答 J3 舉十一正見攝三解脫門 H2 明修道 I1 初復次 I2 第二復次 H3 明無學道 F3 諸門料簡(六門) G1 遍知永斷和諦名廢立 G2 明見四諦有二種現觀 G3 明五種正精進緣 G4 明二種證斷 G5 明諂誑未見諦者有過失 H1 明諂誑過失 H2 明八行七事 G6 明未見諦者有九種麁語名為麁語聲聞 C2 以頌舉十三門復別決擇 D1 舉頌列十三門 D2 以長行解釋即為十三段 E1 攝 F1 總說 F2 次第解 G1 教勅 G2 開聽 G3 制止 G4 犯處 G5 有犯 G6 無犯 G7 出罪 E2 制立 E3 尸羅 E4 無放逸 F1 總舉十時徵列 F2 次第別解 G1 依犯解初時不放逸 G2 依定解第二時不放逸 G3 依正解第三時不放逸 G4 依乞食解第四時不放逸 G5 依所作解第五時不放逸 G6 依受用利養解第六時不放逸 G7 依求多聞解第七時不放逸 G8 依思正法解第八時不放逸 G9 依遠離解第九時不放逸 G10 依通達究竟解第十時不放逸 E5 解障 E6 解學 E7 解觀察 E8 解依止 E9 解攝受 E10 解受用事 E11 解甚深 F1 辨真制立 G1 開五門 G2 依門辨 H1 辨學制立 H2 辨犯制立 I1 約障辨犯不犯 J1 總標犯制立為甚深 J2 別解釋 K1 明障 L1 解五障 M1 慢緩障 M2 有罪障 M3 輕慢障 M4 惡作障 M5 所知障 L2 明五障相生次第 K2 翻顯無障 I2 約意樂辨犯不犯 I3 明由十處思求所犯 H3 辨出離制立 H4 辨止息制立 H5 辨羯磨制立 F2 辨偽制立 E12 解說 E13 解喻事 F1 總說 F2 別釋 G1 本生事 G2 本事事 G3 影像事 G4 假合事 G5 譬喻事 C3 廣以六十四門雜決擇 D1 明所知法 E1 明由五相立所知差別 F1 標列五相次第解釋 F2 別釋 G1 由事故 G2 由品業差別 G3 由智依處差別 G4 由智差別 G5 由攝餘智差別 E2 辨諸智差別 F1 舉解脫門及不共法無礙解等,指前已說 F2 明諸通智 G1 明六通智之名義 G2 明具神通人 G3 通明對辯 F3 明無諍願智 G1 無諍 H1 明三種因緣修無諍定 H2 釋無諍名 H3 明修無諍時事中將護 G2 明願智 G3 明佛不數入無諍定 F4 明依定引發諸智差別 F5 明唯依五地最初入聖 F6 明世出世智三際差別 G1 總標起 G2 正辨 H1 明世智 I1 明二乘三際世智 I2 明菩薩三際世智 H2 明出世智 F7 得通差別 D2 明所識法 E1 開五門 E2 依門釋 F1 依緣差別 F2 欣慼差別 F3 勝劣差別 F4 心所差別 F5 障治生差別 G1 障治別 H1 辨障治 H2 辨諸心相差別 H3 總結 G2 解生差別 D3 明智光明勝利 E1 辨智光有五勝利 E2 辨智光有十五德 D4 明六種三法 D5 明尸羅壞具 E1 明由四緣令尸羅壞 E2 明具足 D6 明密護根門 D7 明於食知量斷除八處 D8 明覺悟瑜伽 D9 明六出離 D10 明由四力生善法欲 D11 明出家圓滿 D12 明尸羅圓滿 D13 明二力、四根律儀 D14 明於食知量圓滿 D15 明正知而住 D16 明四支攝八斷行 D17 明四法於所得定為增上緣 D18 明七法 D19 明釋經修念住觀九句 D20 明依上施設立五種人 D21 明近事三德 D22 明聞法等三法 E1 總標三法 E2 對邪顯正 D23 明染淨得捨 E1 辨五欲得捨次第 F1 由施戒生在天上受用五欲名得 F2 由過患捨於二欲 E2 辨淨法決宗無退 D24 明由三緣擯犯戒 D25 明由四因緣令尸羅深生愛樂 D26 明四種觀察尸羅 D27 釋三心趣 E1 初番 E2 第二番 D28 明由三過不能無倒聽聞 D29 明有五相為聞修器 D30 明五種師德 D31 明無我見能得出離 D32 明四善引四樂 D33 明佛法名為善說 D34 明四種能障斷法 D35 明修法念住 D36 明出世道用世道為助 D37 明如來天眼遍行一切境 D38 明七漸次證達諸法 D39 為治九種所治修四念住 D40 明出家在家各有五失 D41 明愚夫之相 D42 明生死似海 D43 明於諸財施法施為勝 D44 應令五心隨己而轉不隨心轉 D45 明煩惱魅勝於鬼魅 D46 明立我過失 D47 約三行辨能所治 D48 明出家五德 D49 明三苦九相 D50 明眾生四支 E1 標 E2 釋 F1 解脫隨煩惱 G1 總說 G2 別釋 H1 思慕居家 H2 毀犯禁戒 H3 憶先所受、分別俱行不正作意 H4 耽著未來所有境界、發起貪憂 H5 於法慳悋 F2 苾芻不離正智 F3 苾芻為令已生所有善法堅住不忘、廣說乃至攝受任持 F4 苾芻為令未生一切善法得生起故攝受任持 E3 結 D51 明七義及七喜 D52 五種法 D53 明善射三德 D54 明佛教差別及理趣 D55 明涉道五治喻及尸羅二相能往善趣 D56 明受欲及變壞 D57 明智有二德 E58 四念住對治三顧戀 E59 釋加行等三句 E60 六種現觀 F1 牒前略標六種現觀 F2 問答廣釋有二十三門 G1 辨共相 G2 辨體性 G3 明繫不繫 G4 明依地 G5 明緣諦 G6 明有相無相 G7 明有分別無分別 G8 辨喜樂捨俱行 G9 辨四對治 G10 辨二對治 G11 辨三品惑 G12 明得遍知果 G13 明斷惑時分 G14 明得四果 G15 明轉根 G16 明引神通等勝德 G17 明作業 G18 明差別 G19 明約名言安立以辨自性 G20 明因果 G21 與七作意相攝 G22 明現觀等流 G23 辨諸句 E61 明慳與垢 E62 明調善 F1 明調善有五 F2 明五相 E63 釋經中七善 F1 知法 F2 知義 F3 知時 F4 知量 G1 略釋二種 G2 廣辨二種 F5 知眾 F6 知高卑 F7 自知 G1 明善知往詣等 G2 明信不信等相 H1 明自知自信 H2 明不信等相 I1 舉十種三緣以辨黑品 I2 翻顯白品 G3 明遊觀 E64 六種相 C3 餘不復現 A14 獨覺地 A15 菩薩地 B1 結前生後 B2 正決擇 C1 次第決擇三持 D1 決擇持瑜伽處 E1 解種姓持 F1 決擇種性品 E2 解發心持 F2 決擇發心品 G1 辨十種發心 H1 總說 H2 別釋 I1 發心有十即為五對 J1 第一對 K1 世俗受發心 K2 得法性發心 J2 第二對 K3 不決定發心 K4 決定發心 J3 第三對 K5 不清淨發心 K6 清淨發心果 J4 第四對 K7 羸劣發心 K8 強盛發心 J5 第五對 K9 未成果發心 K10 已成果發心 I2 引經答 G2 明四常護心 E3 解行方便持(下十六品解行方便持) F3 決擇自利利他品 G1 明九正行 G2 明邪行 H1 舉五種有性可解 H2 明起於邪行 G3 明不堪任性 H1 辨不堪任 H2 翻顯堪任 F4 決擇真實義品 G1 約五事以辨真實義 H1 略標五事以顯實義 H2 正釋五事 I1 第一頌有十門 J1 舉頌 J2 長行依門次第解釋 K1 總舉門 K2 別分別門 L2 隨文(缺解1辨體名) M1 相 M2 名 M3 分別 M4 真如 M5 正智 N1 開章問答分別 O1 總說 O2 別釋 P1 唯出世間正智 P2 世間出世間正智 N2 引說證成屬當其義 K3 有無門 K4 假實門 K5 二諦分別門 K6 能生所生門 K7 異不異門 K8 五事相狀門 K9 五事行相等門 L1 行相 M1 問 M2 答 L2 五法眾名的差別 K10 色心等門 L1 五位分別門 L2 七善巧攝門 L3 四緣相攝門 L4 四依相攝門 L5 有色無色等三對門 L6 漏無漏門 L7 有為無為門 L8 有諍無諍門 L9 世間出世間等二對門 L10 內外等四對分別門 L11 有執無執門 L12 同分彼同分門 L13 因非因等六對門門 L14 有所緣無所緣等四對門 L15 有上無上門 L16 三世非世門 L17 三界繫門 L18 三性分別門 L19 三慧境行門 L20 三三昧行境門 L21 戒定慧三學伴境門 L22 學等三門 L23 三斷分別門 L24 四念住境門 L25 為境捨戒門 L26 入境定門 M1 辨入有漏定境 M2 辨入無漏定境 N1 約七定辨入 N2 辨有頂無出世定 L27 根力覺支等門 L28 解脫勝處遍處門 M1 問 M2 答 N1 八解脫 N2 八勝處 N3 十遍處 I2 第二頌有十一門 J1 舉一頌列其十一門 J2 依門次第解 K1 思攝門 L1 明四諦相攝 L2 依句數分別 M1 初問答 M2 第二問答 M3 第三問答 M4 第四問答 M5 第五問答 K2 自性門 L1 立宗 M1 第一問答辨五事攝法 M2 第二問答正辨自性 M3 第三問答觀五事相 L2 破外執 M1 破外計 N1 破薩婆多部見 O1 正破 O2 重破 N2 破一說部見 N3 破勝論外道見 N4 破數論外道見 M2 通外難 N1 初問答 N2 第二問答 N3 第三問答 K3 取門 L1 總判五事能取所取 L2 別辨三取所行 M1 正辨三取所行 M2 重問答分別 N1 取因緣 N2 明無明無相取名義(有六問答) N3 明熏辨取因果(有三問答) O1 初問答 O2 第二問答 O3 第三問答 N4 明行者除遣有相轉得無相(有七問答) O1 初問答明得定現影除遣轉滅 O2 第二問答除遣之相 O3 第三問答以喻顯彼涅槃,非無法界清淨 P1 問 P2 答 Q1 舉三喻顯其有餘無餘涅槃非滅無義 Q2 法喻以顯除相法界清淨 O4 第四問答法喻以明斷遣時等 O5 第五問答明轉得無相有其五位 O6 第六問答明成滿位相離三成三 O7 第七問答明隨根立乘 P1 明立乘頭數證得時量 P2 明立乘明因緣 P3 明失壞經律 Q1 聲聞失壞經律 Q2 菩薩失壞大乘 K4 薩迦耶有及世間門 K5 真實門 K6 四種尋思門 K7 如實遍智門 K8 密意門(十四種密經) L1 第一密意 L2 第二密意 L3 第三密意 L4 第四密意 L5 第五密意 L6 第六密意 L7 第七密意 L8 第八密意 L9 第九密意 L10 第十密意 L11 第十一密意 L12 第十二密意 L13 第十三密意 L14 第十四密意 K9 次第門 L1 問 L2 答 M1 約雜染品辨前三事次第 M2 約清淨品辨後二事次第 G2 約三性以辨真實義 H1 結上生下 H2 舉頌解釋 I1 第一頌有七門 J1 頌列七門 J2 依門釋 K1 總舉門 K2 別分別門 K3 緣門 K4 差別門 L1 問答舉列 M1 問 M2 答 L2 徵問別解 M1 遍計義自性 N1 舉列 N2 列解 O1 遍計自相 O2 遍計差別相 O3 遍計所取相 O4 遍計能取相 M2 遍計名自性 N1 總說 N2 別釋 O1 無差別 O2 有差別 M3 遍計雜染自性 M4 遍計清淨自性 M5 遍計非雜染清淨自性 K5 依止門 L1 辨五依 M1 總說 M2 別釋 N1 依名遍計義自性 N2 依義遍計名自性 N3 依名遍計名自性 N4 依義遍計義自性 N5 依二遍計二自性 L2 明二執 K6 微細執著門 K7 如名等執性門 L1 總標舉 L2 別解 M1 舉前四因即舉外執 N1 先舉四因 O1 第一因 O2 第二因 O3 第三因 O4 第四因 P1 外人立宗 P2 論主破之 N2 結成所說道理成就 M5 辨第五因直舉理教,明諸愚夫為名言所縛 N1 總標於相名言所縛,故知如名妄執自性 O1 總問答顯 O2 別釋 P1 釋其理有三 P2 引三頌辨其由教 N2 引喻例 I2 第二頌有九門 J1 頌列九門 J2 依門釋 K1 攝門 L1 正辨攝 L2 問答辨正智是依他所以 K2 無性門 L1 約彼三性辨三無性 L2 釋所以 K3 遍智等門 K4 密意等門 L1 總標舉不了義經 L2 略解二門 M1 舉經說三種無生忍 M2 舉三解脫不了義經 K5 所行門 K6 通達門 K7 隨入門 K8 差別門(有三問答) L1 初問答遍計差別 L2 第二問答辨依他差別 L3 第三問答辨圓成一味無多品數 K9 依止門 I3 第三頌有十一門 J1 頌列十一門 J2 依門釋 K1 無有門 K2 作業門 K3 麁細門 K4 無體門 K5 生不生門 K6 執無執門 L1 明遍計所執自性有執無執相 L2 明依他自性有執無執相 M1 問 M2 答 N1 明依他有執無執 N2 明無執 L3 明圓成實自性有執無執相 K7 了知門 L1 明了知遍計所執有十一相 L2 明了知依他名字所詮一切有為事攝 M1 問 M2 答 N1 總標 N2 別釋 O1 約法相有五十八 O2 舉喻相 O3 當體辨相六句 L3 明了知圓成實 K8 染門與苦門 L1 辨其染 L2 類於苦 K9 譬喻門 K10 分別門 L1 解三性各有所由 L2 因言長辨無分別智 F5 決擇威力品 G1 結前 G2 舉數生後 F6 決擇成熟品 F7 決擇菩提品 G1 舉略標許今當釋 G2 次第解釋菩提釋五相 H1 解自性 I1 標自性 I2 辨轉依有四種相 J1 舉數列名 J2 別解釋 K1 釋生轉所依相 L1 順釋意欲辨佛身一切 L2 約果反釋 L3 約因反難 K2 釋不生轉所依相 L1 順釋 L2 反釋 K3 釋善觀察所知果相 L1 順釋 L2 反難釋 K4 釋法界清淨相 L1 略辨相 L2 廣分別不可思議 M1 約無二辨不思議 N1 總標舉列其五種 N2 次第別釋 O1 由自性故 O2 由處故 O3 由住故 O4 由一性異性故 O5 由成所作故 M2 約二因辨不思議 H2 解功能 H3 解方便 H4 解轉 H5 解還 F8 決擇力種性品 G1 明讚歎如來生大福聚 H1 明能讚嘆者能作饒益 H2 明讚嘆如來有二種奇法 H3 明因言長辨佛有二事 G2 明由六種相略攝佛德 H1 舉數列名 H2 次第釋 I1 圓滿 I2 無垢 I3 不動 I4 無等 I5 能作有情利益事業 I6 功能 G3 明由五因緣天非所歸 H1 舉教徵列 H2 次第別解 I1 辨形相 J1 舉五因辨天非歸 J2 對顯佛是真歸依處 K1 翻前天相舉佛五因 K2 列舉五相辨佛是依 I2 辨自性 I3 辨作業 I4 辨法爾 I5 辨因果 G4 明四清淨 G5 明三性假實 H1 問 H2 答 I1 略答 I2 廣答 G6 明四法能令攝正多聞 G7 明菩薩意樂等七法 H1 初三約信辨意樂 H2 後四明慧智差別 G8 明三種思惟過患 F9 決擇施等六品 G1 別決擇施戒二品 H1 施品 I1 開七種二依 I2 別釋七種二依 J1 施物清淨十相 J2 戒清淨十相 J3 見清淨十相 J4 心清淨十相 J5 語清淨十相 J6 智清淨十相 K1 徵列十相 K2 次第別解 L1 由惠施智清淨 L2 由求者智清淨 L3 由施物智清淨 L4 由施加行智清淨 L5 由施成熟有情智清淨 L6 由方便善巧智清淨 L7 由諸欲過患智清淨 L8 由除垢智清淨 L9 由於友遠離攝受智清淨 L10 由隱覆六方智清淨 J7 垢清淨十相 H2 戒品 I1 總標 I2 別解 J1 正辨戒相 K1 辨律儀戒 K2 辨攝善戒 K3 攝眾生戒 J2 明護非護 K1 業前所說令修學 K2 正辨護不護相 L1 辨闕一不護 L2 辨假實防護 J3 明轉捨因緣 J4 略解犯之相 K1 解 L1 施物通塞 L2 攝眾通塞 M1 約親怨中人以辨 M2 攝眾通塞 K2 結 G2 總決擇施等六品 H1 牒前廣說 H2 正辨 I1 約五德通六度 I2 別約清淨施即六度 J1 施度清淨 J2 戒度清淨 J3 忍度清淨 J4 精進度清淨 J5 靜慮度清淨 J6 慧度清淨 F10 決擇菩提分品 G1 辨三十七品能治 H1 明四念住 H2 辨次第 G2 辨所治十四種縛 G3 辨依定修觀解脫想縛 H1 辨解脫想縛 H2 辨解脫十一後後想縛 F11 決擇功德品 G1 隨義難彼 H1 破初學大乘惡取空者 I1 舉邪執 I2 正徵破 H2 成立大乘教起因緣 H3 明自共相觀能證佛法 H4 明由八殊勝諸地轉 G2 引解深密經以辨七義 H1 如理請問菩薩等問勝義 I1 開五門 I2 依門解釋 J1 解二離言二門 K1 總牒指經 K2 別引其文 L1 長行廣辨(有三問答) M1 初問答 M2 第二問答 M3 第三問答 N1 問 N2 答 O1 喻 P1 舉愚者執幻事為實 P2 明智者了幻事非實 O2 合 P1 合凡愚 P2 合聖智 L2 以頌敘 J2 解超尋思所行相 K1 總牒指經 K2 別引其文 L1 法涌菩薩請問 L2 佛答 M1 長行廣辨 N1 法 O1 標 O2 釋 P1 初復次 P2 第二復次 P3 第三復次 P4 第四復次 P5 第五復次 N2 譬 O1 初番 O2 第二番 O3 第三番 O4 第四番 O5 第五番 N3 合 M2 以頌敘 J3 解超過諸法一異性相 K1 牒指經說 K2 正引其文 L1 善清淨慧菩薩問 L2 佛答 M1 長行廣辨 N1 法 O1 述成總說 O2 別釋其義 P1 初復次 P2 第二復次 P3 第三復次 N2 喻 O1 初螺貝喻 O2 第二螺貝喻 O3 第三箜篌聲喻 O4 第四黑沈香喻 O5 第五胡椒喻 O6 第六胡椒喻 O7 第七蠹羅綿喻 O8 第八熟喻酥 O9-11 第九至第十二無常、苦、無我喻 O12-14 第十二至十四貪、瞋、癡喻 N3 合 O1 合 O2 結歸本宗 M2 以頌敘 J4 解其第五遍一切一味相 K1 牒指經說 K2 正引其文 L1 長行廣辨 M1 佛問善現知幾有情有慢 M2 善現仰諮世尊 M3 佛現本宗 N1 法 O1 標 O2 釋 P1 初復次 P2 第二復次 P3 第三復次 N2-3 喻與合 L2 以頌敘 H2 廣慧菩薩問心意識義 I1 問 J1 第一問 J2 第二問 I2 答 J1 長行廣辨 K1 釋 L1 讚其問勅聽許說 L2 正解釋 L1 就賴耶解心意識 L2 解眾名 L3 明阿陀那識為依建立六識 M1 法 M2 喻 M3 合 L4 辨菩薩於心意識有巧不巧 J2 結 I2 重頌 G3 德本菩薩問三性之義 H1 二問 H2 答 I1 長行廣辯 J1 釋 K1 讚問許說 K2 正解釋 L1 初復次明諸法相有三相 L2 第二復次約眩[醫-酉+目]喻 L3 第三復次約頗胝迦喻 L4 第四復次以相名相應為執得所執相 L5 第五復次知三性明勝利 L6 第六復次斷證勝利 J2 結 I2 重頌 G4 勝義生菩薩請問三無性義 H1 問答辨三無性之義 I1 菩薩發問 I2 佛答 J1 讚為問是善敕聽許說 J2 正答 K1 長行 L1 解諸法皆無自性無生滅等 M1 辨無自性 N1 總申說意 N2 問答解釋 O1 法說 O2 喻況 O3 結答前問 M2 辨無生滅等 N1 約遍計所執解 N2 就圓成實解 L2 解建立三種無性因緣 L3 解觀機說三無性 M1 約四十心辨三無性 M2 約四善根位以辨 M3 約地上以辨 L4 就祕密說一乘意 M1 說一乘意 M2 辨根性差別非無 L5 明四種有情於佛密說有了不了 M1 總標 M2 別釋 N1 明第一人 N2 明第二人 N3 明第三人 N4 明第四人 M3 釋已結 K2 重頌 H2 領解讚嘆 I1 菩薩領解 J1 讚世尊 J2 領解 K1 法說 L1 舉色蘊解三無性 L2 舉苦諦三無性 L3 八正道中越就第八正定辨解三種無性 K2 喻況 L1 舉毘濕縛藥 L2 舉書喻 L3 舉熟蘇喻 L4 舉譬虛空 I2 如來讚嘆 H3 辨教優劣持經功德 I1 定三時教體優劣 I2 明持經福利 H4 請立經名時眾得益 I1 請立名 I2 辨時益 G5 慈氏菩薩請問止觀義 H1 標宗指經 H2 正引其文 I1 問答正辨止觀之義 J1 長行廣辯 K1 問答廣辨 L1 依住門 L2 所緣門 L3 求善止觀門 L4 止觀方便門 M1 問答辨求止方便 M2 問答辨求觀方便 L5 一異門 M1 明止觀一異 M2 明見相一異 L6 單雙門 L7 幾種門 L8 隨信法行門 L9 緣法總別門 M1 明緣總別 M2 明小大無量 M3 明齊何名得 M4 明通達及得 L10 三地門 M1 初復次 M2 第二復次 L11 三相門 L12 知法知義門 M1 問 M2 答 N1 辨知法 N2 辨知義 O1 由十種相了知於義 O2 知五種義 O3 知四種義 O4 知三種義 L13 三慧門 L14 智見差別門 L15 遣相方門 M1 明作意除相 M2 明真如無相,故無所遣 M3 釋通經文 L16 依空遣相門 M1 明十相空觀除遣 N1 明十七空除遣十相 N2 明空所得果 N3 明空觀除相道理 M2 辨總空性相 N1 問 N2 答 O1 讚問許說 O2 上答問 L17 攝幾門 L18 因果門 L19 作業門 L20 止觀障門 M1 辨五繫 M2 辨五蓋 L21 圓滿清淨門 L22 散動門 L23 治障門 L24 修證菩提門 L25 引發威德門 L26 涅槃受門 K2 述讚勸學 J2 重頌 I2 請立經名時得益 G6 觀自在菩薩問諸地義 H1 標宗指經 H2 正引其文 I1 問答正辨諸地之義 J1 長行廣辯 K1 辨地義 L1 辨攝義 M1 問 M2 答 N1 總答 N2 徵問別解 O1 釋四種清淨 O2 釋十一分攝 L2 釋地名 L3 辨地中所對除法 L4 辨諸地清淨通德 M1 辨諸地清淨通德 M2 明有上無上 L5 四緣故菩薩生勝 L6 辨菩薩行諸大願 K2 辨地中所應學法 L1 舉六度為所學事 L2 以三學攝六度 L3 以三種資糧攝六度 L4 辨五相修於施等 L5 釋成六數 L6 明立後四度意 L7 辨次第 L8 辨品類 L9 釋到彼岸義 L10 明所治六弊 L11 明得果 L12 明與施等間雜染法 L13 辨非方便 L14 解釋總別清淨 L15 釋前五緣總有五業 L16 約五義分別施等 L17 辨因果無盡 L18 明深樂施等 L19 明施等威德 L20 明因果義 L21 以菩薩具財為眾生貧窮意 L22 明般若能取諸法無性 L23 明三祇中所修施等三名差別 K3 辨地中所有煩惱 L1 明頭數 L2 辨皮膚骨麁重 L3 辨能斷劫數 L4 辨地中生煩惱相 K4 辨說一乘意 J2 重頌 I2 請立經名及時眾得益 G7 曼殊室利菩薩請問三身義 H1 標宗指經 H2 正引經文 I1 問答正辨 J1 問答辨法身之相 J2 明二乘轉依不名法身 J3 諸如來化身作業 J4 明化身身方便善巧 J5 明如來言音差別 K1 問答總標 K2 別釋三藏 L1 別作三問 L2 次第解 M1 契經 M2 解調伏 M3 解本母 N1 總標列十一種相 N2 次第解 O1 明世俗相 O2 明勝義相 O3 明菩提分法所緣相 O4 明行相 P1 總釋 P2 別釋 Q1 諦實 Q2 安住 Q3 過失 Q4 功德 Q5 理趣 Q6 流轉 Q7 道理 R1 總說 R2 別釋 S1 觀待道理 S2 作用道理 S3 證成道理 S4 法爾道理 Q8 總別 O5 明自性相 O6 明果相 O7 明彼領受開示相 O8 明彼障礙法相 O9 明彼隨順法相 O10 明彼過患相 O11 明勝利相 J6 明不共陀羅尼義 K1 請 K2 答 L1 長行廣辨 M1 敕聽許說 M2 正解 N1 初句 N2 第二句 N3 第三句 M3 略結 L2 重頌 J7 受用身的心生起相 J8 明化心有心無心義 J9 明如來所行如來境界二差別相 J10 明八相中成正覺轉法輪大涅槃三種皆無二相 J11 明佛變德遠生他福 J12 明如來法身對彼二乘之身辨其差別解脫 J13 明佛菩薩威德住持 J14 明穢土八事易得,二事難得 I2 立名時益 D2 決擇持隨法瑜伽處 E1 牒前已訖 E2 正決擇 F1 明世界差別 F2 明菩薩依四住能成四事 F3 明菩薩苦樂作意與住 F4 明四上品障及除此障法 F5 明大地菩薩斷除四種微細隨惑 F6 釋十一地相 F7 明諸地修得等流成滿 F8 明聲聞菩薩證法界別 F9 明三世輪清淨 D3 決擇持究竟瑜伽處 E1 作二問答 E2 答 F1 辨安立以答前問 G1 釋 G2 結 F2 辨相攝以答後問 C2 引寶積經釋十六法門 D1 列十六法門 D2 依門解釋 E1 解邪行門 F1 列八種前能引後 F2 別解八種即為八段 G1 解退智資糧 H1 總 H2 別 I1 明四種退法 I2 因退法復生四種智相違法 J1 總舉徵 J2 屬當前四法 I3 出四種退法體相 J1 別釋四法體相 J2 屬當三慧以辨退失 G2 解忘失正念 G3 解壞白法 G4 解惡意 G5 能令菩薩難可調伏的邪行 G6 行於非道的邪行 G7 親近不賢良的邪行 G8 菩薩不如其義的邪行 E2 辨正行門 F1 總標 F2 別辨八種正行 G1 解退失 G2 解忘失正念 G3 解令壞白法 G4 解惡意現行 G5 解難調伏 G6 解行於非道 G7 解近不賢良 G8 解不如其義 E3 解正行勝利 F1 標四句 F2 次第解釋 E4 解具法行等 F1 總標列四句 F2 次第別解 G1 具法行 G2 具平等行 G3 具善行 G4 具法住行 E5 解生淨信譬喻(十九喻) E6 解安立所學 F1 總問答標列十三中道行 F2 徵問別解 G1 解人空 G2 解人無我 G3 解法空 G4 解法無我 G5 解增益 H1 增益差別 H2 自性增益 G6 解損減 G7 解法現觀 G8 解迴向大菩提性 G9 解如是行 G10 解二無我勝解差別 G11 解因性 G12 解邊際空性 G13 解空性威德 E7 解彼聲聞菩薩所學殊勝差別 F1 略舉數 F2 正解釋 G1 解四種聲聞 H1 徵列四名 H2 牒名解釋 G2 解差別 H1 舉差別列有十三 H2 別解釋 E8 世出世間智作利他事 F1 總 F2 別 G1 明世間智 G2 明出世間智 H1 明能治微細隨眠 H2 明修道 I1 總標 I2 別解釋 J1 列四名 J2 次第解 K1 由三種相應知心共相 K2 由三種相應知自相 K3 由三種相應知心雜染相 K4 由三種相應知心清淨相 E9 解於菩薩教授中聲聞所學 E10-11 不善學與善學沙門 F1 解不善學沙門 G1 徵別三種 G2 別釋同分不同分相 H1 約資具以辨同分不同分 H2 約聲譽以辨同不同分 F2 解善學沙門 F3 相對辨異 E12 住世俗戒 E13 住勝義律儀 F1 總標無漏戒相 F2 對世俗以辨勝義 G1 總舉世俗戲論若能寂彼名無漏戒 G2 別辨四種戲論 G3 結成無漏 F3 判釋伽他義 G1 總標 G2 正釋其義 E14 解如來調伏方便 F1 明二同分 F2 明四教導 G1 總標列名 G2 隨難重解 H1 釋第二教導 H2 釋第三教導分 I1 約道辨 I2 約涅槃 E15 解密意語言 F1 釋密意語言 F2 辨三圓滿 E16 於教授中勝解勝利 F1 標章列名 F2 別解釋 G1 釋第一相 G2 釋第二相 G3 釋第三相 G4 釋第四相 G5 釋第五相 F3 結成無量 B3 餘不復現 A16-17 有餘依及無餘依二地 B1 正決擇二地 C1 結前生後 C2 開章解釋 D1 立章門 D2 依門解釋(十四門) E1 離繫門 E2 壽行門 E3 轉依門 E4 住門 E5 差別門 E6 有門 E7 常門 E8 樂門 E9 殊勝門 E10 異性門 E11 自在門 E12 發趣門 E13 種性門 E14 秘密門 B2 通結諸地決擇勸之應思